渝西都市报记者 陈欣薇 文/图
李显富终于不用再跟城管工作人员“你赶我躲”了。60余岁的李显富现在住在胜利路街道探花庭院小区,老家在双石镇。平日里,她会将在双石种的蔬菜运来城里卖。但是,由于小区附近的菜市场比较远,加上摊位数量不够,李显富经常挑着蔬菜沿街叫卖,每次看到城管工作人员执法时,她就会立马挑着筐离开。
今年6月,李显富从探花庭院小区物业经理处得知,区城管局将在小区门口的空地设置“潮汐摊区”,可以定时定点摆摊卖菜。李显富听后非常欣喜,自己终于可以有个固定摊位了。
8月9日早上5时,同往常一样,李显富早早起来把头天晚上从老家双石运来的南瓜和木耳菜清洗干净,放在竹筐里,挑着来到小区门口画好的摊位线处,将菜整齐摆开,开始叫卖。“南瓜1元1斤,木耳菜2元1斤,都是自己种的,新鲜得很。”李显富吆喝道。
早上6时,在探花庭院小区门口的“潮汐摊区”,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吸引着行人驻足挑选、品尝,玉米、西红柿、李子等应季蔬果一应俱全,整条街道烟火气十足。在这里,上百名流动摊贩有了相对固定的“家”。
温度 小摊位里有大温情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摊位,一头连着百姓生计,一头连着市井烟火。近年来,地摊经济逐渐复苏,也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问题。长期以来,流动摊贩是城市管理的一道难题。“胜利路街道位于老城区,很多菜市场大多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容纳不下更多的摊位。”永川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胜利路大队大队长尧华勇说,一个摊位关乎一家的生计,每次和摊贩“你赶我躲”时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永川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和胜利路街道进行多次走访调研,决定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在探花庭院小区宽阔地带设置“潮汐摊区”。今年6月,该摊区开始正式运行。
“‘潮汐摊区’是指在城市小区、公园周边,划定区域供菜农贩卖经营,实行定时、定点管理的区域。”尧华勇介绍,“潮汐摊区”经营时间主要是早晚,时间段会根据夏冬两季进行实时调整,区城管局将会对区域内的摊贩实行集中管理,让流动摊贩有了相对固定的“家”,既兼顾了城市的“面子”,又照顾了商贩的“生计”,还方便了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
惠民 满足多方需求实现共赢
当天,市民马述才也早早地将自己从仙龙、五间等地收购来的水果在这里摆好售卖。“以前到处游荡,不好卖,有时候收购来的水果卖不完只有烂了。”马述才说,现在有了定点的摊位,很多人都会来这边买,好卖了很多。
对周边居民来说,“潮汐摊区”的出现更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现在买菜太方便了,门口出来就可以买了。”市民钟天城手里提着刚刚买到的豇豆和梨子。
城市之美,不在于大厦之高、公园多大,而在于老百姓生活得好不好、幸不幸福。如今通过“潮汐摊区”,实现了多方和谐共赢的局面,小摊贩通过定时定点经营养家糊口、菜农果农种植的农产品有了更多销路、居民下楼即可买到新鲜果蔬、城市管理也变得更有精度和温度。这一管理新路径让不少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民生实事。
(下转4版)
(上接1版)
规范 让“烟火气”更有“文明风”
区域划出来了,如何进行规范管理让其运行得良好有序?从曾经追赶的“管理者”变成如今搭把手的“服务者”,区城管局也将加强日常管理,做细群众服务,让“潮汐摊区”更加有“颜”有“序”。
早上8时,太阳逐渐升起。在摊区处,有两名城管工作人员在此值班巡逻。“大姐,我把你的摊搬到那边去哈,那边太阳晒不到。”说着,城管工作人员便帮着摊主将其搬到了阴凉处。除此之外,在早上的摆摊接近尾声时,小区里的清洁工人也会按时出来做清洁。
“我们发动了街道和城管双方的力量来对这里进行规范管理。街道委托探花庭院物管公司进行清洁维护,每个摊位收取一到两元清洁管理费,由物业的清洁工人来负责每天打扫‘潮汐摊区’的卫生,区城管局胜利路大队则是派驻队员来进行值班维护,保证摊区正常经营秩序。”尧华勇表示,为了实现了城市烟火气与城市文明相得益彰,下一步,永川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将继续加强同相关单位的协同联动,不断优化“潮汐摊区”的管理与服务,确保其能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为增进民生福祉与助力城市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