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 玲/文 陈仕川/图
霜降映秋光,匠心制好茶。10月29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办,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三届“永川秀芽杯”全国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举行,来自全国9个省(直辖市)的49名选手同场竞技,展示加工技能,演绎工匠风采。
上午9时许,在茶叶加工竞赛区域,选手们分立于制茶锅前,在领到相同重量的鲜茶叶后,通过杀青、做形、干燥等程序,制作出不同形态、不同香味的茶叶。在选手们两个半小时的精心炒制下,制成的绿茶新鲜出炉,现场弥漫着阵阵茶香。
记者了解到,49名炒茶“高手”中既有茶叶加工的老师傅,也有制茶专业的在校学生。永川区有4名选手参赛。选手们表示,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比赛,手工制茶是茶叶制作的传统方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技艺精髓。通过与其他选手的切磋,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升自己的制茶技能,也能更好促进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赛事总督导表示,参加此次全国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的选手都是通过各省级赛选拔上来的。通过层层选拔,可以系统检验整个茶行业在茶叶加工、手工制茶等方面的整体技能水平,推动茶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生产。
据悉,今年的竞赛与往年相比略有不同,往年比赛一般在春天,最迟在9月份前,茶叶的含水量、柔软性都不同。这个季节的茶叶叶片会形成角质膜,含水量减少,柔软性较差,在杀青、揉碾的过程中,对温度、力度的把控要求会更高,这就更考验参赛选手的制茶水平。
“茶叶进入秋冬季后,茶叶叶片梗粗叶薄,对我们选手做杀青处理有一定的难度,特别对于我们前期主要只做春茶的选手来说,难度会更大。对此,我们学校派出的参赛选手在前期训练中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杀青方面,我们采用低温长时杀青的手法,在杀青的量上由以前一锅一斤鲜叶调整为分两锅杀青,确保参赛选手杀青处理做到杀匀杀透。同时,为了能够保证茶叶的品质,在揉捻方面的训练中,我们也会对同样多的茶叶分两次进行揉捻。”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教师陈应会介绍。
在总决赛中,裁判对选手的制茶操作规范,结合制成品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叶底及含水量等作出评判。通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特等奖3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若干。
此次赛项为绿茶制作。绿茶是重庆的特色茶产品,其中,“永川秀芽”声名远播,先后荣获“全国优质农产品”“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而作为“永川秀芽”的产地永川,是全国早市名优茶生产的重点区域、重庆市百亿级茶叶产业综合示范区、中国生态茶叶之乡。近年来,永川坚持做好“三茶统筹”大文章,以好山好水滋养好茶,大力弘扬茶文化、全力做大茶产业、聚力强化茶科技、持续做强茶品牌,推动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茶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