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地共建 共话乡村新未来
——重庆市5所院校与临江镇签约校地共建小记
  临江镇兴隆村果香果匠柑橘种植合作社柑橘熟了。

  渝西都市报记者  凌泽英 文/图

  11月25日,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永川职业教育中心5所职业院校与临江镇签订校地共建协议,探索深化校地合作新的路径模式,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育提供平台支撑和经验积累。

  临江镇区位优势明显,农业产业兴旺,有着广阔的乡村空间、深厚的人文底蕴、成熟的实践平台。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合作。本次签约共建,临江镇将充分运用好各校的人才智力、技术创新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深化党的建设,培育技术人才,升级产业形态,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全域振兴。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大思政课开新篇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大学和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党建实践研修、思政实践教学、乡村振兴智力支持、联合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与临江共建基层党建实践研修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临江镇的深度合作,主要在以下方面:发挥研究优势,加强乡村振兴建设的学理研究,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形成典型案例;形成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学校作为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重点共同体,将把临江镇的场景融入学校正在积极探索推进的5G全息大思政课,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全面推广;派学生到临江镇参加社会建设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

  重庆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劲表示,校地共建基层党建实践研修基地,探索党建“共同体”新模式。一是依托此平台,组织师生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二是发挥高校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促共赢”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破解事业发展难题;三是链接高校教育资源到基层,建立校地共建、校内导师、社会实践、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的培训基地,推动校、企、地多方在党建融合、社会实践、人才培育、理论研究等方面实现“双向奔赴”,达到“政治理论联学、优势资源联享、实践活动联办、党员队伍联建,帮扶发展联推,业务发展联动”目标,实现双向赋能提升,打造交流互鉴的示范窗口、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党建工作人才培养的摇篮。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唐流泉表示,本次合作将成为该校大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他们将用好临江镇宝贵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不断拓展实践教学方式与内涵,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观察、思考、感受、体认,启迪思想智慧。

  发挥专业优势,培养乡村振兴产业人才

  重庆文理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长期以来立足永川,服务永川。

  重庆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爱忠表示,将根据临江镇产业发展的特点,结合重庆文理学院在乡村电子商务、媒体运营及品牌对话等方面的优势,双方将共建乡村电子商务工作室,通过电商引流、平台运营、直播带货等方式,服务临江乡村产业的发展。同时,学校将围绕村社干部、返乡农民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创新创业、新媒体营销、乡村旅游开发、乡村品牌建设、法律风险防范等方面,与临江镇开展教育培训和项目开发,培养更多更强的乡村产业人才。

  展现担当作为,共建乡村振兴学院

  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校长孔令勇表示,在共建临江镇乡村振兴学院中,职教中心将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鼓励师生走进乡村参加社会实践;依托学校教研平台,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文化软实力提升,增强精神动力;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将法治、文治、数治融入乡村社会治理。

  5所院校与临江镇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和学院,将进一步加深与临江镇在基层党建、课外研学、电子商务、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紧密联系。本次战略牵手,必将为临江镇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校地共建 共话乡村新未来
永川民办学前教育协会妇联成立
上游小学教育集团举办体育思政文化节暨田径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