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乒”动成都
国际乒联混团世界杯助力成都打造乒乓球世界赛事名城
  12月5日,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华泰校区的同学们在校内教学楼屋顶上打乒乓球。这个校区有300多张乒乓球桌,分布在校园屋顶及操场。

  12月3日,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比赛开赛前,赛场内炫酷的灯光和音乐让满场球迷情绪高涨。

  12月14日,市民在成都市成华区桃源社区综合运动空间打乒乓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华小峰  薛 剑  摄影报道

  2024年12月,成都成功举办了备受瞩目的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来自全球的16支顶级乒乓球队齐聚一堂,争夺冠军荣耀。作为年终的“收官之战”,为期8天的赛事共进行了52场比赛。赛场内座无虚席,人声鼎沸;赛场外,创新打造的世界杯公园及混团黄金周活动同样热闹非凡,这场国际赛事带来了成都别样的“黄金周”,激发了城市的热情。

  12月4日晚7点,在玉林三巷·民谣里,随着演出乐队与观众合唱的《成都》结束,这里迅速转换成观赛模式。乐队清空了表演设备,场地两端的大屏幕开始直播中国队第二阶段循环赛首场对阵德国队的比赛。不仅座席爆满,两侧过道也挤满了驻足观看的球迷。这样的场景,在整个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期间持续上演。

  在四川省体育馆南门的入口处,等待入场的观众排起了长队,特许商店内顾客盈门,支持中国乒乓球队的球迷手持各种应援物品令人目不暇接。“我们购买了多场比赛的门票,和几位朋友一起家庭组团前来观赛,顺便游览成都,整个行程花费了六七千元。”西安游客王蓉分享道,比赛期间,她和朋友们上午游览武侯祠、锦里、熊猫基地、金沙遗址等景点,下午和晚上观看比赛,并品尝了成都的麻辣火锅和正宗川菜,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

  大批跨城观赛的中青年群体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活力,也成为重要的消费客群。“比赛能够向全世界展示四川和重庆的美食、美景以及人民的热情好客。”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此前表示,他希望混合团体世界杯能为成都的乒乓品牌增添新的亮点。

  本次活动以赛事举办地及周边地区如四川省体育馆、玉林东路、民谣里为核心,辐射全成都,涵盖文创市集、美食节、乒乓游戏、专业乐队演出和重要赛事转播等内容,并在成都市商业区和旅游景点设立了分会场,通过多业态互动、多场景引流促销、多区域共创参与的形式,促进了赛事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3万多名外地球迷购票观赛,每人花费2000元至7000元,赛事有效带动了体育产业、住宿业、餐饮业、交通业和购物等方面的消费。

  赛事举行期间,位于成都市东二环边的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也因为学校“主打”乒乓球而走红。学校5个校区共有学生7000多名,乒乓球桌从最初的9张增加到了现在的829张,成为名副其实的乒乓球特色学校。操场边、大树下甚至天台上,整齐排列的乒乓球桌随处可见。每到锻炼时间,学生们就在校园乒乓球场上尽情挥拍。学校副校长苟雪梅介绍,由于乒乓球是“国球”,运动基础好、氛围浓厚,深受大家喜爱。学校位于中心城区,小巧、方便移动的乒乓球桌非常适合学校设置。

  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过程中,成都吸引了像混合团体世界杯这样的国际大赛落户,而这些赛事也反过来增强了世界赛事名城的影响力。“体育+”消费模式不断扩展与创新,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使赛场内外同样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国际乒联混团世界杯助力成都打造乒乓球世界赛事名城
哪些话不能对孩子说?孩子被欺负怎么办?~~~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广角镜
“乒”动成都
心理健康专题论坛专家来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