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 通讯员 邓茂源
初夏时节,茶树生长旺盛,夏秋茶生产进入高峰期。坐落在永川区红炉镇的西南茶叶有限公司的堆料区里,新采摘的茶叶堆成小山,整个厂房内茶香弥漫。
“最近天气好,生产就没停过,平均每天能满负荷产出干茶2.5万斤。”近日,在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中,重庆西南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扯着嗓门高兴地说。
作为一家产能位居西南片区前列的夏秋茶生产企业,为何会选择落户红炉镇?
“红炉镇是永川的老矿区,过去重工轻农模式,破坏了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也白白浪费。”红炉镇人大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红炉镇虽然通过外出招引、本土培育等方式,发展了茶叶、佛手柑、菲油果等一系列特色产业,但由于产业链条不长、产品价值不高,特色农业产业一直难有起色。
如何助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一直是镇人大思考的履职课题。
“茶叶那么贵,清明过后却只能当‘废叶’修剪掉,太浪费了!”
“夏秋茶原材料价格低,但采摘期可延长到7月份,永川还没有夏秋茶生产企业,我们是不是可以抢占先机?”
“镇上有太多闲置资产,能利用起来就好了。”
……
随后,类似关于推进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话题,成为红炉镇“人大代表之家”关注的重点。
代表积极提出建议、主动参与宣传;红炉镇政府大力招引,终于在2021年西南茶叶有限公司到红炉考察,一眼就相中了这里。
“除了资源供需的双向奔赴,红炉镇人大代表的热情服务也是我们落户的原因。”该公司负责人说。
洽谈成功后,镇人大随即会同产业发展中心成立帮扶团队,进行全过程服务,相继解决了茶厂建设过程中的厂房租地、产业补贴申报、用工、夏秋茶收购等一系列难题。
2024年,西南茶叶有限公司正式投产,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将以前的“废叶”变废为宝,实现了茶农增产、群众增收、企业增效的“三赢”局面,每年可生产永川秀芽、毛尖、毛峰等多种绿茶产品300万斤,实现产值3000万元,带动周边大户、居民增收近100万元。
“目前,镇人大正专注于帮助全镇6500亩茶园进行欧标认证,待通过后,每斤干茶的价格能再涨两块钱。”镇人大负责人表示,将在提高茶叶品质、扩大销路上再下功夫,为红炉镇走好乡村振兴道路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