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雾里的好收成
小管道让种地告别“靠天吃饭”

  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 实习生  左在希

  8月21日,永川区何埂镇狮子村一片搭着遮阳网的葡萄大棚里,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饱满诱人。种植业主刘聪看着满园硕果,欣喜地说,今年收成好,除了科学管理,还归功于棚里的喷灌和滴灌设备,是它们让葡萄在高温天也能“喝上水”,自己也不再为干旱发愁。

  走进刘聪的葡萄园,记者发现这里和传统的葡萄园不太一样。大棚下方悬吊着一排排黑色细管,地面也分布着带小孔的滴灌管道。刘聪一打开阀门,悬空的喷灌管道顿时水花喷洒,叶片淋得清清爽爽;地面的滴灌管也同步出水,慢慢渗透进每一株葡萄根部的土壤。

  “喷灌使水在加压的情况下通过管道和喷头形成人工降雨,给葡萄植株提供水分。滴灌就是将管道安装在土地表面,在每株葡萄藤的根系上方设置滴头,通过滴水的方式让水分慢慢渗入土壤中。”毕业于原西南农业大学、1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葡萄的刘聪说,有了这些科技帮忙,他的100多亩葡萄地再不用“靠天吃饭”。

  刘聪说,喷灌能补水增湿,保护叶片和根系,树势好了,明年产量才稳。关键是省人工,开关一开,巡查一下不堵就行。传统浇水得拖着管子满园跑,累不说,一天顶多浇两三亩,还累得人腰酸背痛。除了省力,还能省肥,现在每亩一次施肥二三十斤就行。而以前,光埋复合肥就要拿锄头挖坑埋肥,劳动强度大、成本高。

  告别“靠天吃饭”的,不只有种葡萄的刘聪。在何埂镇狮子村,杨火生和合伙人流转的七八十亩蔬菜大棚,也靠喷灌“喝”上了放心水。

  走进杨火生的大棚,小白菜、瓢儿菜绿油油、水灵灵,长势格外喜人。在一个刚播完菜籽的大棚里,空中无数个喷头正在高速旋转喷水,水雾均匀柔和地落在地面上。

  “开个阀门就浇地,又快又匀,比人拎水管浇得匀、还省水。”杨火生高兴地说。“大棚+喷灌”的模式,让他们告别了重体力劳动,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菜也种得更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都市汇
   第09版:一江碧水向东流
   第10版:一江碧水向东流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永川区召开“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暨“清廉统一战线”建设座谈会
2025年永川区“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举行
区领导调研全区人民调解工作
“居民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方向”
水雾里的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