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3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渝北区系统实施“九大行动”
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茨竹镇秦家村水口山坪塘治理前(左图)后(右图)。受访单位供图

  渝北时报记者 蒋 婧  通讯员 石栗铭

  近日,记者从渝北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渝北区系统实施“九大行动”(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建立“一水一策一档”,因地制宜通过截污纳管、清流疏浚、生态修复等方式,积极推进全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整治等相关工作,于2025年4月实现全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统筹推进完成动态清零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该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农村污水治理及黑臭水体长效机制工作,从模式选择、财政保障、运维管理上进行了明确,制定了《渝北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多种方式压实责任。

  自2024年以来,渝北区排查出农村区域的河流、坑塘、沟渠、湖泊、水库5类水域面积在200平方米及以上水体,以及房前屋后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共区域农村黑臭水体28处,涉及7个镇15个村,水域面积合计41079平方米。在整治过程中,渝北区着力实施截污纳管、清流疏浚、生态修复等举措,完成全面清零整治并通过市级验收,切实改善了区域水环境质量。其中,木耳镇金刚新村池塘水体面积约780平方米,曾因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导致这里成了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该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农业农村委、区水利局等部门和有关镇街,推进“精准控污、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同步实施清淤疏浚、截污纳管等工程治理与生态修复措施,于2024年12月完成治理,让池塘从“臭水沟”变身“小清河”,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茨竹镇秦家村水口山坪塘位于秦家村4组,面积约3000平方米,该山坪塘于2010年被养殖粪便污染,因粪污沉淀塘底,导致水体黑臭,影响周边群众生产生活。2024年,该塘纳入黑臭水体整治,通过开挖塘坎、塘底淤泥清运、新建护坡、恢复塘坎及排水系统、水草种植净化水体、消毒换水等措施进行整治。该项目累计清运淤泥近7000立方米、排放污水约6000立方米、新建护坡600立方米、开挖土石方量约300立方米、换填石方约500立方米。该塘消除黑臭后,为秦家村新增生产生活用水储存量近4000立方米,增加耕地灌溉面积近200亩,提升了秦家村抗旱和森林防火能力,改善了周边院落环境,群众满意率达100%。

  积极探索聚焦协同整治

  聚焦黑臭水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管控,该区提出“农水农用、分级分类、因地制宜”的思路,探索“经济、实用、易维护”治理路径,以资源化利用为首要导向,统筹推进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护与生活污水管控协同治理。

  针对玉峰山污水处理站及黑臭水体问题,该区成立工作专班,落实本级财政试点资金,对玉峰山镇范围内的3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实施整治,通过“三增一降一体化”(增容量、增设施、增工艺、降成本、站网一体化),实现污水不直接排放进入环境。目前项目已全面完工,为后续全区完成农村污水管控目标任务提供了实践参考。

  与此同时,玉峰山镇旱土村依托“生态林”“经果林”建设契机,完成近1000亩土地宜机化整治,实现特色经果林规模化栽植。为更好服务经果林产业,该区提出“农水农用、分级分类、因地制宜”思路,探索“经济、实用、易维护”治理路径,以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改造旱土村污水处理设施:厌氧池出水作为农肥、好氧池出水作为农水,通过资源化利用水泵及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站旁经果林,构建起“污水处理—资源回用—农业生产”的生态循环链条,可满足旱土村污水处理站东侧约230亩经果林用水需求。

  建章立制实现长效管控

  在深入推进整治工作中,该区优化责任管理体系,构建“市级统筹协调、区县管护主体、乡镇属地管理、村社实施主体”的四级责任体系,建立常态化监督处置和日常巡查制度化的工作流程,形成责任明晰、协同联动、闭环管理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格局,构建“抽查+巡查”双轮驱动考核机制。

  其中,将“顾成效、防新增、强应对”的黑臭水体长效管护和动态清零内容纳入了885考核清单,水体治理不彻底导致新增黑臭水体或者返回返臭的镇街,区工作专班将严肃问责追责并在年度考核中相应扣分。将“农村黑臭水体日常管护巡查”和“应急整治情况”纳入“镇街基层智治五星评价体系”,落实镇街每季度全覆盖巡查,为镇街开通“黑臭水体掌上巡查App”,集成定位打卡、拍照上传、问题分类上报等功能,巡查轨迹自动记录,实现“巡查留痕、问题可溯”。

  “为防治农村生活污水等问题导致部分水体返黑返臭风险,系统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该区将锚定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控、动态清零’目标,持续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协同整治,强化农村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构建农村污水治理与黑臭水体长效管控新体系。”针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推行“撤销一批、合并一批、改造一批、减量一批、迁建一批”的“五个一批”整改模式,力争年内完成存量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工作。同时,强化生态环境与农业等部门联动,做好污水资源化利用与农村灌溉设施整合,从根本上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效化运行,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改造这一“民生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

  据《渝北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渝北区系统实施“九大行动”~~~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都市汇
   第09版:一江碧水向东流
   第10版:一江碧水向东流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稻田里 党员上演“丰收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