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敦才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时期,作为重庆西部重镇的永川同样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回溯峥嵘岁月,缅怀英雄先烈,传承先辈们不屈不挠、忠贞爱国,艰苦奋斗、团结互助,伸张正义、维护和平的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稳步迈进。
20 世纪 90 年代初,笔者因编写《永川县公安志 1906—1985》,走进曾经遭受日本飞机轰炸的永川县城,查阅档案、走访健在的目击者(市民与旧警),那段被日军暴行笼罩的惨痛历史再度浮现。泛黄的卷宗承载着厚重沉痛的过往,幸存者沧桑的面容、颤抖的诉说,如穿越时空的悲音,将尘封的惨烈拽至眼前。彼时的永川,虽硝烟散尽,可深入骨髓的伤痛仍在城市脉络中隐现,亟待后人揭开、铭记。
档案室内,资料堆积如山,散发陈旧气息,每页记录的信息却如重锤,叩击心灵。抗战时期人口伤亡、房屋损毁的数字,本是冰冷统计,与幸存者回忆相互印证时,便化为一幕幕人间惨剧。旧警回忆当年,眼中仍有恐惧与悲愤,当年政府无能,然他们本着良知仍穿梭枪林弹雨,竭力维持秩序、守护百姓,虽力量微薄,却从未放弃。
警报拉响:盂兰节的阴霾
1940 年 8 月 17 日,这个平凡又极不寻常的日子,是永川历史记忆深处一道难愈的伤疤。当日正值盂兰节(中元节)前夕,按传统,家家筹备给逝者烧“伏纸”,古老街巷满是追思温情。曾德汲,这位家住原四川省永川县(现重庆市永川区)西外老街三牌坊的老人,童年于抗战烽火中度过,亲身经历日机轰炸。彼时他年仅 11 岁,惨烈场景却深烙心间。他回忆道:“那天早上 8 点多,空袭警报突然拉响,打破小城宁静。我急忙带上食物和水,沿跃龙桥外石板路往三圣寺方向跑,在路北远处一户农家竹林坐下,等警报解除。”人们匆忙停下手中事,依经验收拾行囊,商店匆忙关门,店家肩担背扛货物,向城郊奔逃。
当时,预定警报、空袭警报依次拉响,惊人心魄,可紧急警报却迟迟未到。漫长等待消磨众人耐心与警惕,有人心存侥幸折返。曾德汲一直坚守竹林。1 点多,西边突然响起巨大敌机马达声,因飞得极低,他满心纳闷:敌机常沿成渝公路由东向西飞,今日为何不同?未及细想,敌机离城几里地时,炸弹从机尾接连投下,燃烧弹紧随其后,接着飞机低空用机枪扫射地面。轰炸与扫射之下,众多平民百姓丧生。街巷中,慌乱人群如潮涌动,呼喊、哭叫声交织。孩子紧攥父母衣角,眼中满是惊恐;老人步履蹒跚,奋力跟上队伍。邻里面色凝重,心中唯有“活下去”的念头。头顶天空阴沉,似预示更大灾难。
狂轰滥炸:城乡沦为炼狱
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日本侵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无差别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重庆大轰炸使重庆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遭到空前浩劫。轰炸目标主要集中在重庆的政治、经济、商业中心,以及各交通要道、军事基地、空军机场,甚至包括城区的各类学校、医院、外国使领馆等非军事区。
紧邻重庆的永川亦未能幸免,日机的轰炸给永川造成了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40年8月17日下午1时许,日军飞机26架由西南方向飞临县城上空,对永川县城内外狂轰滥炸。据资料查证,日机共投炸弹129枚,其中破坏弹及空中爆破弹122枚,燃烧弹7枚,未爆炸的8枚,尤以县城西南居民区中弹最多。
这次空袭,共炸死155人,重伤86人,轻伤183人。永昌镇31个保,除1、2、4、18、19、22等六个保没有人员伤亡外,其余25个保均有不同程度的死伤,尤其以西门坳、西外街、十八梯、万家坡一带伤亡更为惨重。仅西门坳和西外街16保就炸死居民41人,炸伤31人,其中阎泽民全家5口均被炸死外,另有来客1人也被炸死;小商肖天祥全家4人,无一幸免;莫焕廷全家5人,4死1伤;酱园业主黄祉康家4死3伤;袜铺店主谢登瀛全家9口,4死2伤;夏玉盛全家3口,2人死亡。西外街21保死13人,伤11人。同文里小学校长段超凡两个儿子同时遇难。14保骑龙街、万家坡、十八梯、殷家巷一带死19人,伤33人。其中万家坡张玉林,以种土为业,全家4死1伤。小南门13保死7人,伤11人,其中10甲杨四如全家3人被炸死。西北乡一保也炸死2人,伤6人。大南门外一处起火,烧毁和倒塌的房屋数十间。小什字福江茶园门前一个弹坑,有如一口堰塘。文庙正门的石牌坊被炸飞了,一块片石飞过城墙和护城河把饭馆蒋德山的儿子砸死。城隍庙、张爷庙中关着即将补充前线的新兵,因大门被锁,被炸死不少人,当局趁黑夜将尸体拖去荒郊,掩埋了事。30保廖一清、西门坳萧天祥全家被炸死。外地来永川工作的四川省政府建设厅特派矿区测绘队第一队雇员肖镇华,住在泸州街范家公馆内测绘队办公处也被炸死。外籍流亡入川的金延寿,入川后在县政府任督学,住东高小学内,其子9岁也未幸免于难。
这次空袭,共炸毁房屋385幢,尤其是西外街、西门坳、殷家巷、十八梯、万家坡、铁货街、泸州街等处最为严重。其中:16保西外街、西门坳毁房89家;11保殷家巷毁房53家;27保铁货街毁房34家;14保十八梯、万家坡一带毁房29家,泸州街毁房28家,炸毁机关24处。按当时的市价计算,各类财产损失估计为157.3万元。
日本对永川轰炸造成的损失远不止此,在残酷的轰炸中,许多家庭全家遇难,其损失根本无法统计。轰炸后造成的瘟疫泛滥、战争孤儿和无数难民的心理创伤,以及随之而来的停工停产、交通瘫痪、治安恶化、物价飞涨等,其损失也是无法估算的。①
英勇坚守:用生命护尊严
日本飞机轰炸永川,早有预谋。1939 年 9 月 19 日,县政府制定《城厢人口、物资疏散计划》,对人口、财产采取暂行措施:城厢老弱妇孺等无须留城人口,限 9 月底前自行疏散;各机关法团乡下自找办公地;城厢各小学 10 月底前迁至附城 5 - 10 华里范围上课。唯独警察机关不疏散,还加大城区街面昼夜巡逻力度。
在那场灾难中,永川警察,在民族危亡之际,职责与死亡间展现担当。为守护百姓付出了牺牲。警察所长杨海云坚守西外老街巡逻岗位,炸弹来袭,不幸腰部被弹片击中,重伤倒地,壮烈牺牲;警士林玉山在南外城墙脚执行任务,遭轰炸致城墙倒塌,被压在废墟之下,年轻生命戛然而止;许世和于南城门洞巡逻,敌机炸弹精准落下,瞬间将他吞噬,尸骨无存;保安三大队中队长杨照临在僧会寺维持秩序、疏散群众,因房屋倒塌身负重伤,在痛苦坚守中献出生命。他们本可疏散避险,可为守护百姓、维持秩序,决然置身险境,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以血肉之躯捍卫永川尊严,让希望火种在废墟存续。
县城中孚路城厢警察所驻地(今下街子教委招待所)瓦面在轰炸中震毁,一片狼藉。幸存警察战后忆起战友离去,潸然泪下。他们深知,彼时挺身而出者,皆抱必死决心。虽无精良武器对抗敌机,却用行动慰藉百姓,让永川在黑暗中不致沉沦。
历史物证:永川惊现日弹
日军轰炸虽已过去 80 年,却仿若近在眼前。2009 年 4 月,永川城区中央大街项目施工,工地堡坎垮塌,露出瓶状物体。工人挖掘,发现是铁壳,越看越像抗战剧里的炸弹。
重庆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爆破工程师秦大明到场确认,这是抗战期间日军轰炸留下的航空炸弹,重约 200 公斤,装干式炸药。两名工人在爆破专家指挥下,耗时一个多小时挖出炸弹,众人松了口气。这是永川城区首次发现日本航空炸弹。
经测量,炸弹总长 1.5 米左右。秦大明称,炸弹埋土中数十年,经雨水浸透腐蚀,只要不高温加热、剧烈敲打,不会爆炸,“但炸药至今未失效”。
中央大街项目紧邻玉屏山,是当年日军重点轰炸目标,此处共投弹 10 枚。秦大明分析,该炸弹可能入土未爆,又被其他爆炸掀起尘土掩盖。此类炸弹威力巨大,销毁时弹坑直径可达 8-10 米,安全警戒线需设离销毁点 1-2 公里外。玉屏山工地挖出的炸弹,是日军轰炸永川的铁证。②
罪恶溯源:“101 号作战”阴影
这场轰炸并非偶然疯狂,背后是日本侵略者“101 号作战”计划。彼时,日本妄图借对重庆、成都等内地城市持续轰炸,摧毁中国人民抵抗意志,以遂侵略野心。永川,作为成渝咽喉要冲,被卷入血腥漩涡。
1940 年 8 月 16 日,日本海军第 15 航空队接联合空袭部队命令,原计划次日轰炸荣昌,因天气突变、云层厚密影响轰炸瞄准,临时改炸永川。他们从孝感机场起飞,机群穿越云雾,在 5000 米高空,向毫无防备的永川投下 129枚炸弹,总计 20250公斤炸药,灾难无情降临。每枚炸弹落下,都是对生命的屠戮、文明践踏,永川陷入万劫不复。
从宏观战略看,“101 号作战”是日本全面侵华重要一环。他们妄图凭空中优势打破中国军民精神防线,配合地面部队推进,鲸吞中国。永川是众多受害城之一,以自身惨痛经历折射出战争的残酷无情。③
解密档案:铭记历史依凭
2018 年,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档案《(第15空机密第14号之88)第15航空队战斗详报81(攻击永川)》,解密日军轰炸永川档案,为还原历史提供关键线索。查阅档案,诸多模糊细节明晰。
1940 年 8 月 16 日,日本海军第 15 航空队接联合空袭部队命令(联合空袭部队信令第 77 号):准备明日(17 日)白天攻击重庆周边都市、军事设施。预定明日白天,第 13 航空队 10 时出发炸富顺;第 15 航空队 12 时出发炸荣昌,并将自贡、资中、永川列为预备目标。
17 日 12 时起,第 15 航空队 27 架 96 式陆上攻击机从孝感机场起飞,向荣昌前进。下午 2 时,机群抵达来凤以南 20 海里处上空,飞行高度约 5000 米。25 分钟后,第 3 中队第 10 小队第 101 号机因发动机故障返回孝感,其余 26 架继续前行。当时四川盆地大部多云。3 时 30 分,机群抵合江上空,得知荣昌云层厚、轰炸瞄准难,遂临时改炸永川。15 分钟后,第 15 航空队抵达永川上空5000 米高度实施轰炸,后经綦江南方返回孝感机场。此次轰炸,共投弹 129 枚(总重 20250公斤)。④
中日史料对轰炸时间记述有差异,中方资料记为 1940 年 8 月 17 日下午 1 时 50 分起,日本档案《第 15 航空队战斗详报(第 15 空机密第 14 号之 88)》显示为下午 3 时 45 分起,或因重庆时间与日本时间的时差所致。这些档案如强光穿透历史迷雾,映照侵略者狰狞面目。档案中的作战指令、飞行记录、投弹详情,是历史呐喊、铁证,打破岁月沉默,重现细节,告诫后人真相不容掩盖,历史必须铭记,将侵略者钉在耻辱柱,警示世人莫让悲剧重演。研读档案,似能看到日军飞行员冷酷面容,听到投弹指令声。档案不仅是过往记录,更是未来警示,让我们深知和平需守护,正义需捍卫。
和平守望:以史为鉴前行
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日本法西斯在中国犯下的侵略罪行的历史不应被人们忘记。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为当年侵略战争翻案的活动愈演愈烈。他们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一再掩饰甚至美化侵略罪行,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发掘和利用抗战期间的历史资源,有助于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加深人们对和平的珍视和热爱,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抗战期间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发掘和利用抗战期间人口和财产损失的历史资源,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于加强现代国防建设,增强抵御外敌入侵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⑤
八十年沧海桑田,永川从废墟崛起,高楼林立,街巷繁华,人民安居乐业。往昔苦难却如影随形,时刻提醒和平来之不易。抗战胜利 80 年,回首从永川到全国,无数英烈用生命换来曙光。展望未来,铭记历史非为延续仇恨,而是汲取力量。
回首往昔,永川伤痛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缩影;展望未来,我们要以坚定信念、拼搏姿态守护和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让世界充满爱与希望。于永川,传承先辈在苦难中不屈、在危亡时担当的精神,让城市发展更上层楼;于全国,凝聚奋进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稳步迈进。如此,才是对苦难同胞和英勇先烈最真挚的告慰,不负他们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和平基石。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员重庆历史——永川区卷》,中共永川区委党史研究室著,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2]华龙网-重庆晚报2009-04-22 《永川挖出日本炸弹炸药至今没有失效》。
[3]童屹立说史2018-12-12 。《(第15空机密第14号之88)第15航空队战斗详报81(攻击永川)》,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档案,查询编码:C14120937800。
[4]《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3卷第2分册,原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中华书局1983年中译本。
[5]永川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