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永川区朱沱镇大河村育秧工厂内欢歌笑语、鼓乐激昂。一场以“欢歌庆丰收·文明润万家”为主题的永川区2025年秋季村晚在这里火热上演。来自朱沱镇各村居的10支文艺队伍用自编自演的精彩节目,与现场乡亲共同庆祝丰收季,展现新时代乡村的蓬勃生机与文明新风。这场别开生面的村晚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成为永川区乡村振兴成果的生动展示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农民成为舞台主角 乡土文化绽放异彩
下午3时许,秋季村晚在激昂奔放的《丰收秧歌舞》中正式拉开帷幕。十余名身着节日盛装的农民演员,手持彩绸,踏着欢快的鼓点,用欢快的舞步演绎出丰收的喜悦。秧歌舞的编排融入了传统农耕动作元素,既保留了民间艺术的本真,又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瞬间点燃了全场气氛。
朱沱镇滩子口村的情景舞蹈《山坡坡》则生动再现了劳作的场景。演员们通过舞蹈语言,展现了农民在山坡上辛勤耕作、播种希望、收获硕果的全过程。舞蹈中使用的锄头、簸箕等农具都是村民日常使用的生产工具,使表演更加真实感人。
最引人注目的是朱沱镇马道子村、涨谷村、九层岩村联合奉上的走秀节目《五谷丰登:乡韵喜乐汇》。村民们别出心裁地用龙眼、玉米、水稻、辣椒等农特产品作为道具和装饰,设计成各具特色的服装和配饰。金黄的玉米串成项链,火红的辣椒编成头饰,绿油油的龙眼枝制成裙摆……这些充满创意的设计既展现了农产品的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农民的艺术创造力。舞台上,农民们自信地展示着他们的“丰收盛装”,现场掌声、笑声、赞叹声此起彼伏。
整场汇演持续两个多小时,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有时尚的现代表达。所有节目都是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真正实现了“农民演、农民看、农民乐”的宗旨。朱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节目扎根乡土、源于生活,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
倡议引领新风尚 文明实践润心田
当天下午的秋季村晚特别设置了乡风文明倡议环节,将文化活动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2024年“善美朱沱人”罗正君作为“文明中国 永川有礼”乡风文明代言人与学生代表一起登上舞台,向广大农民朋友发出践行文明新风的倡议。
“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风景,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永有礼全域文明实践,在此发出以下倡议:1、践行文明礼仪,做文明传播;2、传承文明家风……”罗正君铿锵有力的倡议声回荡在整个育秧工厂,现场观众凝神聆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一直以来,罗正君积极投身和美乡村建设,自费打造“四和一美”大院,推动河道整治,坚守环保理念,组织志愿服务和文化学习,带头科技兴农。凭借善举,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在接受采访时,罗正君说:“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每个人参与,我很荣幸能够作为代言人发出倡议。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朱沱更加美丽、更加文明。”
身边好人受表彰 善行义举暖人心
秋季村晚现场,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为荣获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的刘剑平、王忠彬佩戴绶带,表彰他们的善行义举。
刘剑平是重庆市永川区某公司客车司机;王忠彬是朱沱镇福良村村民。2024年12月12日,在永川区朱沱镇围子山村,一辆私家车不慎坠入鱼塘,车辆倒扣,车内4名乘客生命垂危。危急时刻,刘剑平、王忠彬挺身而出,在两人合力救援下,落水4人化险为夷。二人荣获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等荣誉。
两位“中国好人”的表彰将村晚推向了高潮。现场观众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道德模范的敬意。许多村民表示,这些身边好人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身边好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是乡风文明的引领者。我们通过表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就是要树立道德标杆,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在全社会形成爱党爱国、崇德向善、知书达理、重诺守信、开放和悦、创新实干的新风尚。”
夕阳西下,秋季村晚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但文明新风正吹拂永川大地,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欢歌庆丰收,文明润万家,永川农民正在用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用行动书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精彩篇章。
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 玲/文 刘 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