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2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岸38个科技立项项目 以短平快实现创新赋能

  南岸报记者  舒永兵

  2月23日一大早,杨德胜换上灰白色工作服,快步走进公司实验室。

  “我今天的任务,是测试沥青混凝土试件在轮碾下的变形情况。”只见他熟练地设定好车辙试验仪温度,从实验柜里取出一个比砖头略大的试件,准备将它放进试验仪……

  杨德胜是招商交科院全资子公司——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翔公司”)的一名技术员。他参与研究的项目,是一种高精度识别路面病害的智能算法。该项目获得2022年南岸区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一般)项目立项,是南岸区38个科技立项项目之一。

  科技立项,是南岸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工作。去年11月,南岸区科技局启动2022年南岸区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一般)项目立项工作,确定38个立项项目,并于今年2月完成所有项目任务书的签订。围绕智能终端、软件信息、大健康、节能环保、汽车电子“3+2”产业布局,这些项目将引导和带动南岸区科技企业,对具有全局性影响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和推广,通过380万元财政支持经费,撬动4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研发投入。“未来1到2年时间里,这些项目将产出大量科研成果,对推动南岸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南岸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自投400余万元做到行业领先

  “我们有两个项目获得立项,一个是高精度识别路面病害的智能算法,另一个是一种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目前,这两个项目研发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智翔公司首席专家王民告诉记者,以高精度识别路面病害的智能算法为例,该算法对路面病害的检测比一般方法更为精准,已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路面病害是指道路在使用后,表面产生的坑槽、车辙、裂缝等。目前的检测方法,是通过工程车对路面连续拍照,再利用软件对照片分析计算,推断出病害的位置、程度等。“一般检测软件只能识别宽度2毫米以上的病害,而且需要人工参与分析。我们的检测软件,不但将可检测病害宽度降低到1毫米以内,还能实现全自动分析,无需人工干预。这项指标在全国都是绝对领先的。”

  脚下1毫米裂纹,肉眼几乎不可见,却逃不过科学的“法眼”,这也是科技创新为产业、行业提质赋能的魅力所在。

  王民告诉记者,公司高度重视这两个立项项目,前期在设备购置和研发方面投入已接近300万元,另外还有30万元用于配套项目建设。“接下来,公司还要再投入100万元用于项目的后续研发。”不仅如此,智翔公司今年还将针对项目引进更多科技人才,并对实验室进行一定的改造,实现研发软硬件共同提档升级。

  “高精度识别路面病害的智能算法研发,预计今年10月就能顺利完成。我们会将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到招商交科院旗下和其他一些企业和检测机构,这样一来,南岸区的企业、机构在路面检测方面的竞争力将大幅提升。”王民说。

  一个项目可同时服务企业与消费者

  重庆康洲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洲大数据”),是一家专门从事医药大数据服务的企业,拥有“药智网”等成熟的大数据产品。作为本次38个立项项目之一,其“药品说明书数据系统数据治理及应用”已经成为该企业内部三个级别最高(A级)项目之一。

  “这个项目对应的药品说明书数据库,收录了全国上市的10万余种药品的说明书,可以说是目前最全的药品说明书数据库。”康洲大数据研发中心总经理陈浩告诉记者,该数据库是企业整个药智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开始服务于不同级别的行业和个人用户。“项目上马时间不长,但产生的用户流量和使用频率,已经在整个药智数据库系统的一两百个数据库中,排到了前三名。”

  陈浩介绍,用户通过下载“药智数据”手机APP,就能使用该数据库的部分功能。记者下载了该APP,输入“阿莫西林”进行查询,搜索到576条结果。

  “每一份药品说明书都包含了药品的成分、规格、适应症等字段,对普通用户能提供用药参考,对医药和科研机构能提供研究参考。”不仅如此,部分药品说明书还提供了“超说明书”字段,是研发人员对医药文献查询后补充的内容,能为药品研发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后续阶段,我们还将不断丰富药品品类,完善数据库的更多可查询字段。”陈浩说。

  康洲大数据的药品说明书项目,未来将面向连锁药企、外卖平台等行业用户提供相应服务,再由他们向普通消费者提供服务,对消费者买药、用药形成指导。“除单一药品外,我们还在完善该数据库对患者的关联用药指导,既确保消费者的备选用药安全、有效,还能提升药企的药品销量。”

  据了解,南岸区科技局此次确定的38个立项项目,主体为在区的30家高新技术企业。立项时,双方签订了项目任务书,对科研项目的应用时间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科研成果从投入研发到推广应用,仅需要1到2年时间,时间短见效快,真正跑出了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南岸“加速度”。

  据《南岸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思想苑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广角镜
藏在戴家巷的梦幻防空洞
南岸38个科技立项项目 以短平快实现创新赋能
“巴掌田”用出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