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2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南区建成高标准农田22万余亩
“巴掌田”用出高效益

  巴南日报讯(记者  罗 莎)春耕时节,巴南区莲花街道大中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这里道路四通八达,耕地、水渠整齐有序,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已具雏形……在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大中村蔬菜种植基地显得更加规范,生产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记者从巴南区农业农村委了解到,自2021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巴南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共计22.59万亩,主要分布在二圣镇、木洞镇、双河口镇、龙洲湾街道等地。大中村原有蔬菜种植面积2000余亩,在巴南区农业农村委的指导下,该村实施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并小为大建设高标准农田,通往每一块农田的道路上都建有互联互通的机械化耕作道路,并配套了生产管理道路、排灌沟渠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目前,大中村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均已下地,预计在4月份蔬菜就可陆续上市,基地生产能力迎来新的提升。

  大中村的发展变化也是巴南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缩影。

  巴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巴掌地块”在巴南极具代表性。为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巴南采取条田整治、梯田整治、缓坡整治、坡改梯整治等多种方式,将田面高程基本一致、田块高差较小和形状不规整的田块,通过表土剥离保护、土方移动、犁底层重构、田面平整、田坎修筑等工程措施进行合并或调整,使其满足中大型农业机械通行作业需要,并按照“田就是路、路就是田”的原则,预留了田块与田块互联互通土质道路,构建便捷高效农机通行的田间道路体系。

  同时,通过新修囤水田补充灌溉水源,新修灌溉管道完善节水灌溉体系,维修排水沟和整治排洪沟提升抗洪排涝能力,最终形成“旱能灌、涝能排”的灌排体系,适宜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为切实保护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拟通过深耕深松消除障碍土层对作物根系生长和水气运行的限制,在土地平整工程实施区采取增施有机肥与种植绿肥相结合的工程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思想苑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广角镜
藏在戴家巷的梦幻防空洞
南岸38个科技立项项目 以短平快实现创新赋能
“巴掌田”用出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