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
清晨6:50,她已出现在教学楼;夜晚10:30,她仍穿梭于校园走廊。她是永川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语文学科中心主任、高一年级部副主任,也是永川区政协委员——邓丽。
从教26年,邓丽始终坚守教学一线,秉持“明德惟馨、立德树人”的理念,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她曾获重庆市高考阅卷“优秀评卷教师”、永川区“青年行业标兵”“三八红旗手”“骨干教师”等荣誉,多次被评为区优秀政协委员。今年,她再获永川区2025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这一切,是她二十六载“以德立教、以情育人”的生动注脚。
深耕课堂,她相信“语文是精神的摆渡”
“语文教育是一场精神的摆渡,要带学生在母语中走向诗和远方。”作为语文骨干教师,邓丽始终将“学以立人”作为教学的根本。她首创“三阶六维”课堂模式,开发“中华传统经典”整本书阅读课程,所执教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班语文成绩长期位居重庆市前列,10次荣获“学科质量先进奖”“教学成果奖”。她培养的学生多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邓丽推行教研改革,借助“丽姐语文”平台带领青年教师共读经典,连续8年获评优秀教研组长。她指导舒霞等青年教师获市、区级教学竞赛一、二等奖,多次受邀在校际、区级交流及高校开展讲座。主编4部校本教材,参与编写《一线名师》,发表10余篇教学论文,主持多项市、区级课题,其中“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读写同步’研究”已顺利结题。
“邓老师严于律己,重视每一堂课,不断给予我们指引和鼓励。”永川中学青年教师庾茜如此评价。
德育无声,她认为“教育是农业,要静待花开”
担任高一年级副主任,邓丽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她常说:“教育是农业,要深耕细作、静待花开。”
邓丽创新推行“五心育人”工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网络。面对复杂社会环境,她积极组织健康讲座与社会实践,将川剧引进校园,把防范新型毒品纳入必修课程。近年来,她引入德育讲座20余场,组织“开心农场”、成人礼、远足拉练等大型活动10余次。在2025届高考冲刺阶段,她带领班主任家访100余人次,成功帮助多名潜力生实现转变。
一位家长感慨:“邓老师严格而有爱,是孩子们的榜样。孩子交给她,我们放心。”
委员履职:“既要点亮教室,也要照亮社会”
“政协委员不只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作为教育界别委员,邓丽始终关注教育民生。近年来,她累计提交提案17条、社情民意20条,指导学生撰写“百姓提案”,多条被区政协立案。2024年,她提交的《关于加强永川中学校门交通安全维护的提案》获落实,有效缓解上下学安全隐患;2025年,她撰写的《关于推动全区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的建议》成为区长重点督办提案,引起广泛反响。
“既要做好教室里的点灯人,也要当好社会上的热心人。”邓丽履职笔记中的这句话,正是她双重身份的最好写照。
9月9日,晨光洒向永川中学锦云湖畔的孔子像,邓丽提着印有“汪曾祺全集”的布袋,再次步履坚定地走进校园。从教研组长到政协委员,从三尺讲台到民生会场,她始终以德立身、以行证道。她的一名学生曾点赞她说:“一颗绣心,诗意前行,种得桃李满天下;善思有为,情系家国,三尺讲台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