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2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心助成长 留守不孤单
——张家初中党支部关爱留守儿童纪实

  “小刘,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完暑假作业,在家多帮爷爷奶奶做农活,过段时间我再来看你哦!”7月20日一大早,张家初中党员教师侯梅坐着车,从永川城区出发,来到张家初中初一(2)班学生小刘的家中开展家访。通过近两个小时的交流,小刘的爷爷奶奶笑逐颜开,表示将全力配合老师,监督孩子学习。

  作为永川区偏远农村学校之一的张家初中共有378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困难家庭学生占比达70%左右。一直以来,该校党支部始终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做到在生活上重点关心照顾、学习上重点辅导帮助、活动上重点谋划安排,使留守儿童安心投入学习、身体素质稳步提高,并逐渐形成乐观、阳光的性格。

  精准帮扶助力成长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我们采取‘分学科、一帮多、结对子’的方式,对留守儿童学业进行精准帮扶。”张家初中党员教师黄梅介绍。

  张家初中党支部制定教师帮扶和“一带一”学生互帮计划:全校33名教师,每名教师结对多名留守儿童,利用中午、延时服务时间和周末等课余时间,对课程和书法、美术、体育、劳动等特长教育给予帮扶;安排1名尖子生对口帮扶1名后进生,达到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结对帮扶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是我们学校教师常态化开展的一项工作。结对辅导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自信心的培育、健康心理的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张家初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周江说。

  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近年来,张家初中党支部多措并举,积极构建留守儿童长效帮扶机制。学校行政与教师自主选择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困难家庭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做到任务明确,有的放矢;积极组织全校教职工为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困难家庭学生捐款捐物;积极发动身边的爱心人士关注留守儿童,伸出援手献爱心;鼓励和大力支持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艺术节、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法制讲座等活动。

  即将退休的党员教师侯梅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上门家访,真正把关爱送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等学生心中;交流教师左明丹为留守儿童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党员教师王长福常驻在学校,陪伴班上的学生;青年教师黄梅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了学生们的“知心姐姐”;学校行政人员积极为留守儿童捐赠学习用品。

  “送教上门”传递关爱

  现就读于张家初中初二(1)班的小锐,因智力残疾和轻度自闭症,使其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靠其母亲照顾。张家初中党支部“送教上门”,保证孩子都能够有学可上。经过两学期的努力,小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学校根据5名“送教上门”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特色化送教方案,开展送教辅导。

  “‘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张家初中将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高标准开展好每一次送教上门工作,让孩子健康、平安、快乐成长。”周江表示。

  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张家初中党支部关爱留守儿童纪实
~~~——吉安初中以党建赋能教师成长
~~~——卫星湖中心幼儿园“党建+”促进幼小衔接
永川区来苏小学校长董天伟向你推荐~~~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香海棠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教育周刊
   第12版:公益
爱心助成长 留守不孤单
修为 精技 举能
乐享童趣 “无缝”衔接
《孩子读得懂的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