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9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700例支原体肺炎治愈的背后……
——访永川区儿童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曾昭成

  渝西都市报记者  凌泽英

  2023年9月,全国流行支原体肺炎,永川也有不少患者。

  从去年9月至今,永川区儿童医院的儿内科主任曾昭成,带领全科医护人员,收治了700多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无一例转院,全部治愈出院。还有患者家属陈思远千里之外快递锦旗“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在这名专注儿童疾病诊治的医生和团队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意外踏上医学路

  1966年,曾昭成出生在一个教师世家。作为湖南曾氏后裔,读书习惯是家传。他小时的理想是当一名航空摄影师,因成绩优异被第三军医大学提前录取,让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88年,他从第三军医大学校医学专业毕业。随后到某野战部队摸爬滚打一年,成为一名儿科大夫。

  他先后在抗击新型流感、非典的前线,也曾抢救过重症脑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衰、重症手足口病、溺水、果冻窒息的孩子,还诊治过不少其他疑难疾病。

  1995年,他成为江南学院兼职副教授,并受聘为安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逐渐成长为全军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儿科能力建设委员会委员,全军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专委会委员,南京军区儿科专委会委员,无锡市儿科专委会委员、神经学组组长,安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委员,专业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追求精准化诊疗

  曾昭成说,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牵涉的孩子群体很大,门诊的误诊误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连美国门诊误诊误治比例也高达30%。儿童疑难杂症少,而真正的疑难病因为医疗时投入资源多、检查全面,大多能够得到明确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不都是几天就能痊愈,有的会迁延至数月,家长因此到处奔波求医也很常见。诊治方面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也很常见。所以,把误诊误治比例降到最低,实施精准化诊疗应是每个医生毕生追求。

  曾昭成从临床实践发现,众多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见诊治都是:发热、咳嗽,输液、使用抗生素。“教科书和老师都告诉我们,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是病毒感染。给那么多孩子都使用抗生素,合适吗?”曾昭成反思。

  2009年,适逢猪流感(新型甲流)从某国新发,逐渐传播到全世界。所在地防疫站通报猪流感(新型甲流)情况,作为无锡解放军第101医院儿科主任的曾昭成和同事们发现众多发热孩子,血常规非常独特,初步推断这可能是猪流感(新型甲流)血常规表现。他尝试着不用抗生素,发现病程和预后并没有太大差别。这就是后来比较知名,并被国内无数儿科大夫应用的“流感血常规123规律”。

  病原学检测新发现

  随着病原学检测逐渐开展,曾昭成和同事又先后发现了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三高一低”血常规规律;发现了幼儿急疹血常规规律、肺炎支原体感染血常规规律;结合临床以及病原学检测,发现了肠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的血常规规律,并率先提出上述病毒是导致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乃至CRP升高的“三大病毒”,颠覆了根深蒂固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升高就是细菌感染”的观念……他提出的“某个时段,如果大量发热患儿,血常规都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乃至CRP升高,我们首先不要考虑细菌感染,目前尚未发现哪个细菌有这种能耐”,到目前,尚未被业界质疑和推翻。

  2019年9月,曾昭成加盟永川区儿童医院,出任儿内科主任。在腺病毒血常规规律发现中,曾昭成书写了“13个孩子,导致一项重要发现”的佳话。

  2022年6月,新冠防控仍在吃紧阶段。突然出现了大量发热孩子,一阵紧张的排查后,完全排除了新冠感染。但是,曾昭成发现,发热门诊大夫,抗生素使用率很高。

  “什么原因?”经过了解,原来这些发热孩子,大多数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甚至CRP升高。在国内儿科界,按照一般认识,这是细菌感染的表现。但是,曾主任认为:“感染性疾病流行,一般细菌感染可能性不大”。

  “那么,血常规又如何解释?”曾主任亲自上阵,上了两天发热门诊。第二天,他亲自给13位典型症状患者做了咽拭子培养和13种病原核酸采样。在检验科帮助下,基本搞清楚了那次流行的病原,也率先发现腺病毒感染,会导致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升高。科室也立即开展了腺病毒和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大量孩子避免了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还避免了由于腺病毒发热时间很长(最长10天以上),抗生素不断升级的错误做法。近两年来,通过不断宣传,国内不少儿科大夫了解了腺病毒感染特点后,抗生素使用也日趋合理。

  专注肺炎衣原体研究

  在永川,他于2020年春天起一边治病,一边开展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观察研究,期待发现血常规规律。“研究之路很艰难,也很孤单”,因为包括血常规有70%以上的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是阴性。他分析、归纳确诊的300多例肺炎衣原体感染孩子资料(包括确诊前后三个月的就诊情况)后发现:大多数患儿都没有发热、重症肺炎衣原体感染病例很少、90%以上肺炎衣原体感染者年龄均小于1岁。大于1岁的肺炎衣原体感染者很多(约90%以上)是混合感染。

  “这也说明肺炎衣原体感染,很少单独发生在1岁以上年龄。不少肺炎衣原体感染,病程漫长,甚至达半年以上。各个医疗机构来回诊治,误诊误治很多。”曾昭成初步掌握了肺炎衣原体感染临床表现和血常规规律。

  曾昭成说,儿科疾病,很多是自限性疾病,即大多数到时可以自愈。有的可以通过治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有的疾病,不论怎么治疗,病程都一样。“这时候,减少伤害就是医生最好的选择。”他对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精准化诊治探索取得了明显效果。

  曾昭成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等,是儿科医生常见的诊断,这些疾病名称,都含有“感染”、“炎症”等等诱使医生产生使用抗生素冲动的名词。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这些初级的诊断,应进一步探明引起这些感染、炎症的具体病因,即尽量明确感染原。曾昭成总结出多种明确感染原方法,他不孤立看待血常规结果,也不看低血常规价值。

  在曾昭成的带领下,践行“减少伤害”的理念,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大多得到精准诊治。至2019年到永川区儿童医院工作以来,团队收到锦旗近百面,不乏有从外省千里寄来的锦旗。这或许也是700余例支原体肺炎全部治愈的原因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访永川区儿童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曾昭成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新永川
   第08版:新永川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700例支原体肺炎治愈的背后……
今春永川普法宣传活动丰富多样
采摘羊肚菌 供应春节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