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因此,参与实施垃圾分类是每个市民的应尽义务和文明之举。
每天早晨,家住永川区中山路街道红河枫景小区的李大爷都要将头天家里产生的厨余垃圾准时投放到小区外的厨余垃圾接驳点,等待工作人员前来收运。同时,李大爷还经常提醒家人要按照厨余垃圾分类投放要求,进行精准投放。
据永川区城市管理局环卫所副所长田钢介绍,目前全区已建成厨余垃圾接驳点50余个,全面建设还在陆续推进。
接驳点的建设,是实现厨余垃圾收运处置、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环节,为实施厨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先决条件。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实施,永川厨余垃圾分类处置走在全市前列,实现了厨余垃圾分类“四有”目标。具体说来就是,有设备,永川现有13台厨余垃圾收运车,保障了全区每天110吨厨余垃圾的收运;有人员,永川与重庆环卫集团签订协议,投入厨余垃圾收运人员36名;有收运,永川划定了12条厨余垃圾收运线路,实行厨余垃圾收运无缝对接;有处置,永川与重庆环卫集团联合建成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对全区厨余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
目前,永川厨余垃圾收运处置率达100%,资源化利用100%,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厨余垃圾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城市市民日常生活产生的餐厨垃圾,二是餐厅(馆)、酒楼(店)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公共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4月1日早晨,永川益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餐厨垃圾收运班组组长雷波告诉记者,永川每天产生的家庭餐厨垃圾大致为90吨,而社会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约在30吨,需要两班倒收运,才能完成此项工作。该公司作为重庆环卫集团下属企业,也是永川指定实施厨余垃圾收运的唯一企业。
永川是如何开展厨余垃圾收运的呢?据田钢介绍,永川区23个镇街建成了覆盖全域的厨余垃圾收运系统;城区47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开启家庭厨余垃圾收运工作;累计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协议2752份,发放厨余垃圾桶3500个,日均收运量可达120吨。全区厨余垃圾由政府指定的第三方厨余垃圾收运单位定时定点沿街收运餐厨垃圾和家庭厨余垃圾,优化配备厨余垃圾收运车13台,配置收运线路12条,分两班轮换收运作业:凌晨5:00—13:00;19:30—次日凌晨3:00,杜绝了厨余垃圾收运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那么,永川厨余垃圾又是怎样实现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呢?记者了解到,收运的厨余垃圾最后被运至位于陈食街道的静脉产业园永川厨余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做到厨余垃圾统一运输、应收尽收,收运处置率100%。
未雨绸缪。早在2018年,永川区就与重庆环卫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由环卫集团投资1.8亿元,建起了厨余垃圾处理中心。该中心于2019年12月投用,占地约47亩,主要负责永川、大足和荣昌等周边邻近地区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日处理能力300吨。
走进永川区厨余垃圾处理中心,一座花园式厂房突现眼前,空气中并未弥漫想象中的难闻气味,各大车间、各种设备在智能化控制系统指挥下运转自如。据益景环保科技公司负责人唐大均介绍,该中心在工艺上采用“破碎制浆+离心除油+高温厌氧”技术对厨余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目前资源化产品主要包括沼气、毛油(生物油原料)和沼气发电。从中心的厨余垃圾处理工艺流程图上,可清晰看到,厨余垃圾进入预处理及除油系统焚烧后,毛油和沼渣自动分离,油被提取后,浆液进入厌氧发酵系统发酵,分离出来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再排出,而沼气经净化系统处理后进入沼气发电环节,所发电量除用于维持中心设备和日常用电外,还可进入国网销售。
据唐大均介绍,永川区厨余垃圾处理中心是目前渝西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工艺流程最完备的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年产油脂4000余吨,年发电量达900余万度,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解决就地就业50余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目标,为永川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宜居城市提供了生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