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1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家门口的“舌尖幸福”助力养老更加美好
渝中持续做靓“渝中养老·十分美好”品牌
  居民在社区老年食堂用餐。渝中报资料图片

  渝中报记者  晏艳辉

  “老有所养”是民生要计。近年来,渝中区持续做靓“渝中养老·十分美好”品牌,积极破解中心城区老年人群助餐服务难题,于2019年在全市率先打造社区老年食堂,全力推进多元化建设、可持续发展、高品质服务。目前,全区建成老年食堂及助餐点34个,年服务老年人30余万人次。

  整合资源

  织密助餐服务十分钟网络

  “智慧管家,我今天没买菜,搞不赢准备饭,我想在你们这里订一份午饭送上来,谢谢!”午餐时间,家住渝中区石油路街道金银湾182号的残疾人家属熊昌荣“一键呼叫”了石油路街道“渝馨家园”智慧呼叫中心要求午餐订餐服务,随后系统锁定订餐人信息,安排社区食堂打菜派餐,不久,冒着热气的饭菜就送到了熊昌荣手中。

  为进一步解决老人“就餐难”问题,渝中区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主动探索“食堂+”多元建设模式,就近就便建优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具体而言,一方面统筹好“社区站点+食堂”,在养老服务站提档升级中丰富老年食堂功能,推行连锁化、专业化运营,系统解决老年人就餐、助学、文娱等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支持“物业机构+食堂”,突出睦邻化,引导物业机构整合办公区域、盘活闲置场地,在居民区嵌入式打造老年食堂,让助餐服务距离更近、人员更亲。

  此外,还引导“餐饮企业+食堂”模式,鼓励餐饮企业改造老年餐厅、设置老人专区,推行错峰就餐、优惠点餐、科学计餐、即时调餐等服务;鼓励“养老中心+食堂”,深化“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服务模式,推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打开大门、对外开放为食堂,推出低盐少油、无糖清淡等定制配餐,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

  政企联动

  助推老年食堂可持续发展

  “老年食堂不仅干净卫生、菜品花样繁多,价格还很实惠。”在莲花池社区老年食堂用餐的陈阿姨说。

  据了解,渝中区始终坚持公益属性与微利原则,通过政策引导撬动经营模式创新,合力推动老年食堂长效运营、健康发展。一是多元筹资激发发展活力,建立“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慈善捐一点”多元筹资机制,按照规模大小、服务人数给予建设运营补贴,发动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引导食堂优惠定价、适度让利老年人;二是政策扶持降低运营成本,全面落实养老服务设施扶持政策,全覆盖购买公众责任险及食品安全责任险,全力协调物业费用减免,无偿提供20处国有房产打造老年食堂,不断强化助餐发展支撑;三是要素赋能创新经营模式,鼓励食堂结合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打造各具特色的运营模式,以高品质增值服务有效提升营业收入。

  在可持续发展的路上,渝中区各老年食堂花样频出:金汤街社区老年食堂开设乡村振兴农产品超市、推出“中医理疗套餐”、拓展外卖平台线上销售渠道;浮图关社区老年食堂推出1元“红墙”网红美食、开展“积分服务”兑换美食活动;桂花园社区老年食堂开通“居家养老服务”智慧平台、开设残疾儿童康复课堂……目前,全区老年食堂均已实现微利可持续运转。

  值得一提的是,渝中区还聚焦中心城区高品质颐养要求,精准对接需求,拓展供给内容,采取编制《食堂规范指导手册》,每月为高龄老人发放长寿补贴、为困难老人发放养老服务券,开通22条订餐热线、配备5台助餐车,升级食堂打造邻里公共空间、开展丰富多样活动,提供上门助浴、助洁、助修服务等系列举措,持续升级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

  下一步,渝中区将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举措,持续扩大和优化老年助餐服务有效供给,用心用情以家门口的“舌尖幸福”助力渝中养老更加美好。

  据《渝中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以家门口的“舌尖幸福”助力养老更加美好
巴南 209个“巴适小院”绘制基层治理新面貌
第十二届金刀峡镇消夏避暑美食季活动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