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渝西都市报记者 陈欣薇/文 陈仕川/图)盛夏时节,风吹稻浪。眼下,永川的早稻已陆续成熟进入丰收期。阳光洒满广袤的稻田,金色的稻浪随风摇曳,沉甸甸的稻穗早已压弯枝头。趁着晴好天气,农户们抢抓农时,全力以赴投入到早稻收割工作中,一台台收割机、运输机等车辆在田间轮番作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稻香。
7月25日,在朱沱镇马道子村,机声轰隆,热闹非凡。远处的稻田里,3台大型收割机正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一串串饱满的稻穗被迅速收割、脱粒,工序一气呵成,轰鸣声中,一行行稻谷被“收入囊中”。随后,金黄色的谷粒从收割机出粮口倾泻而下,三轮车上瞬间堆满了丰收的果实,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机器的轰鸣声与农户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繁忙而和谐的丰收画卷。
“我这片地300多亩,现在全部采用机械化收割,效率提高了很多。以前机械去不了,人工收割每亩差不多要500元,现在机器械化收割成本降低了400元,现在100元就可以把水稻收回家了。”种粮大户罗永勇表示,现在通过机械化收割只要一天就可以收割完,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就今年水稻收获情况来看,改造区域内的水稻种植成本每亩降低200元以上,水稻增产10%以上,全区共有水稻面积60余万亩,其中今年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的种植面积有5.34万亩,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和良种良法,种植的水稻将节约成本1000万元以上,粮食增产320万公斤以上。”永川区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唐科明表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永川将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推动良田、良种、良法与良机的深度融合,提升粮食产能,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把“粮仓”守牢,把“饭碗”端稳。
近年来,永川区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狠抓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农业种植机械化和水稻绿色统防统治,田间管理到位、农技指导到位,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