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红”?

  核心提示

  咬定目标聚力攻坚,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红”打下坚实基础。7月26日上午,永川区召开镇街书记和部门一把手2024年第三次季度例会。会议通报了全区“八张报表”“八张问题清单”运行情况和全区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中山路街道、卫星湖街道、临江镇、青峰镇、松溉镇、区新城管委会、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信访办、区融媒体中心主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陈食街道、永荣镇、区生态环境局、区招商投资局书面发言。以下是发言摘要。

  强化党建统领  聚力改革攻坚

  积极探索超大街道现代化治理实践样本

  中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刘  佳

  中山路街道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探索超大街道现代化治理的载体抓手,实现街道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突出党建统领,推动“大街共治”。完善抓党建带全局工作体系,街道党建统领力、问题管控力、工作推进力持续提升。二季度,经济报表、网络舆情问题清单排列第一,平安报表、平安问题清单提升至A档,“民呼我为”矛盾诉求同比下降33.6%。

  二是突出数字赋能,推动“大街智治”。贯通森林草原防灭火等9个应用,大力推广“永享家”、快点调等,通过“吹哨快响”机制,化解群众诉求纠纷6372件。迭代“一表通”贯通融合,“一表通”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等央媒报道。

  三是突出惠民有感,推动“大街精治”。全力推进“邻里永望”“调处对接”“执法提效”行动,迭代深化警网融合“五联”模式,构建“123”多元解纷体系,实现辖区高效精细治理。

  强化党建统领  以数字化思维推动农文商旅融合发展

  卫星湖街道党工委书记  唐智勇

  卫星湖街道以数字化思维推动农文商旅融合发展,上半年实现商贸服务线上住宿餐饮业3600万元,同比增长51%,位列全区第1。

  一是党建夯基,颗粒化推进农文商旅项目。数字化管控“掌上”调度7个农文商旅项目,升级打造石龟寺禅修文旅胜地,促成投资5000万元的百乐食品有限公司开工建设,农文商旅项目落地时间压缩4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

  二是组织赋能,模块化发展农文商旅产业。成立跨区域生态农业协会,通过“支部共建、产业共融、技术共享、销路共拓”的模式,泡菜、藤菜、花椒产业产值达1.3亿元。利用14000亩废弃花椒枝,打造星湖椒香系列商品。

  三是人才聚力,网络化推广农文商旅品牌。开通卫星湖“线上赶集”直播,开启农文商旅产品销售新模式,一期带动1285户农户“土货”和20余种星湖特色旅游商品全网销售,上半年互联网销售收入9500万元,同比增长34%。

  提升内生动力  打造优质环境

  推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临江镇党委书记  张严英

  临江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夯实基础、绿色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加快培育经济主引擎。新增企业21家,注册资金1703万元,帮助5家重点企业完成科技企业培育,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6771万元,同比增长31%。摸排、清登国有集体资产29宗,盘活资产152.3万元。

  二是激发农业发展新活力。开展乡土专家种植培训班6期,培养致富带头人20名,新增新型经营主体1个,羊肚菌等特色产业预计产值4000万元,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持续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

  三是厚植人居环境好生态。建立露天焚烧、预防森林快速反应队伍11支,扑灭火险70余起;常态化巡河220次,处理问题74个,临江河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严格监管重点企业,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找准改革突破点  激发发展新动能

  以实干担当把改革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青峰镇党委书记  刘万军

  2024年上半年,青峰镇工业固投2010万元,同比增长32.2%;社零1.89亿元,同比增长12.6%。二季度,改革、生态报表排名靠前。区基层智治平台和“一表通”贯通融合经济发展板块试点任务推进有力有序。

  一是向改革要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建成440平方米青峰商会党支部阵地,新引进冉泰、永投建筑等企业4家,成功入驻永川云谷创业服务园。页岩气平台6个,产气井12口。1-6月,页岩气产气量已达900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43.2%。

  二是问改革要成效,创造高品质生活。完成两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中和街改造。场镇停车场、人行道等市政设施高标准建成。空气质量排名全区第一。生活环境由“整洁干净有序”向“生态美丽宜居”迭代。

  三是以改革促发展,实现高效能治理。扎实推进基层智治平台和“一表通”贯通融合试点,努力形成标志性成果。创新执法体系和“一家亲”网格化管理模式,得到央视朝闻天下专题报道。

  坚持惠民有感 擦亮古镇品牌  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松溉镇党委书记  胡绍华

  松溉镇始终坚持以一域服务全局,突出惠民有感,以高质量党建统领“美丽松溉·魅力古镇·旅游名镇”建设,松溉古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一是坚持“三个融合”,古镇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着力推进文旅、商旅、线上线下融合,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中美“未来之桥”青年交流等10余个涉外团组走进古镇,《命悬一枪》等16个影视剧组落地拍摄。

  二是打造“三个亮点”,基层治理活力进一步增强。打造“溉水和”矛调品牌。开展“基层智治平台”和“一表通”贯通融合试点。做实“古镇消防一件事”,全量接入古镇84路摄像头,集成AI算法,实现火情预警网上快响。

  三是抓好“三个持续”,绿色发展底色进一步展现。压实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责任,持续守好生态保护红线、提升环境治理能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以会为媒促合作 以链为介强招商  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融合高质量发展

  区政府副区长,区新城建设党工委书记  徐秀霞

  区新城建管委紧扣永川“一三五”总体发展思路,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大数据产业园上半年实现营收140亿元,增速18.19%,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成功举行。

  一是借会造势,扩大朋友圈和影响力。电影周吸引全球千余名专业人士参加,发布国内首个“科技影视数字资产平台”。在《人民日报》等7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900余条,永川科技影视获央视新闻7分钟专题报道。

  二是强化引擎,延伸数字经济产业链。大数据园区智慧平台功能升级,“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数字应用上线,推出科技影视10亿元发展基金及产业政策。上半年,签约28个数字产业项目,合同引资43亿元。

  三是创新融合,推动产城景协同发展。举办全市首场虚拟偶像演唱会。科技片场二期、自动驾驶运营中心加速建设。Hypspace超感影游入驻永川里,打造影视文创街区,持续升级“高—兴”商圈,加快打造永川CBD。

  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康治平

  区科技局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半年,全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6.5%。

  一是抓好融合关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663”行动计划,新通过高企评审61家,新增科企135家,技术合同登记额同比增长5.85倍;继续选派工业科技特派员,实施“揭榜挂帅”联合攻关;强化企业科技政策服务,带动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大幅增长。

  二是抓好融合基础,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与国家铁路局、北交大共建国家铁路创新研究院,与电科所共建西部电影科技创新中心;新增市级及以上科技平台8个,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启动区级科技创新平台认定。

  三是抓好融合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永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档升级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实施院士专家永川行,举办创新创业大赛。

  筑牢社会民生服务“压舱石”  跑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  赵德君

  区民政局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为大”重要理念,紧扣永川“一三五”总体发展思路,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永川加快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一是谋实政产学研用,踏稳辅具产业发展路。初步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机制,永川区院校实现康复类专业招生1.5万人,引进“普康医疗”等项目10个、投资21.5亿元。6月,康复辅助器具综合创新试点,通过民政部评估验收,验收经验成效获得民政部充分肯定。

  二是深化精康融合,点亮精康患者新希望。创新“334”工作体系,打造“渝康家园”34个,服务精康服务对象2.8万余人次,建档立卡5300余名。构建127家企业爱心资源库,帮助22位精康服务对象实现就业。

  三是呵护“老小弱残”,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上半年,救助30.61万人次,发放资金1.55亿元、增长4.36%;建立“1+47+N”老年食堂助餐网络,形成服务群众2.6万人次/日规模,服务群众8.39万人。

  强化“三端”联动  奋力交出平安稳定高分报表

  区信访办党组书记、主任  周俐璐

  上半年,区信访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袁家军书记关于平安重庆建设工作要求,强化前端预防、中端化解、末端管控“三端”联动,全区进京走访、到市集访同比下降77.78%、100%,在平安报表中连续两个季度保持A档。

  一是健全“三项机制”,强化源头防范控增量。建立每日研判机制,有效防范处置367件次涉访隐患。坚持每周分析机制,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达97.16%。强化风险评估机制,63个重点项目未发生群众聚集事件。

  二是构建“三维一体”,强化问题化解减存量。区领导“挂帅”督导,19件疑难复杂问题实现化解。清单跟踪督办,26件跨部门突出问题全部化解。开展专项治理,建设领域信访量同比下降76.5%。

  三是紧扣“三个环节”,强化风险管控防变量。严格落实“三向”交办机制,强化每日研判、调度、报告。抓复盘问责,印发通报2期、约谈问责4人。抓闭环管控,强化 “战时”机制,重要节点期间实现“零滋事”目标。

  深入推进媒体头版头条工程

  为永川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区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余 淼

  区融媒体中心围绕永川区“一三五”总体发展思路,瞄准重大主题、重点媒体、重要节点深入推进媒体头版头条工程。

  精心组织重大主题报道。大力深化“头条工程”,重点推出“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新区强区建设”“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枢纽”等五大系列主题报道,播发系列主题报道稿件2700余条。

  大力推进城市形象宣传。抓实“885”文化报表考核,落实城市形象宣传推介“十大行动”、城市品牌推广专项行动,做好“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宣传。占领新兴移动端阵地,推荐永川成为新兴网红打卡城市。外宣创历史新高,全市第二。

  创新实施“融媒提质工程”。创新实施以“智能化、视频化、流程化、移动化、服务化”为主的融媒提质工程。推出《AI看新永川》《永川美食推荐》等栏目受欢迎。开通《今日关注》栏目,播发26期。三件作品荣获重庆新闻奖一等奖,创历史之最。

  (下转5版)  (上接4版)

  发挥资源优势 做大特色产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陈食街道党工委书记 胡明建

  陈食街道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化基层智治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产业发展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快税收落地落实。引进成立重庆瑞川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填补页岩气产业下游空白。实现自然资源向税收收益的转化,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二是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流转2000余亩农田开展宜机化改造,实施“红高粱—青菜头轮作”项目试点,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三是筑牢平安稳定屏障。数字建设赋能网格排查,及时处置渝昆高铁、职教中心、莲花平场等重点项目拆迁群众群体性诉求,成功将矛盾稳控在街道,无重大安全稳定事件发生。

  茶文旅融合推动资源镇绿色转型发展

  永荣镇党委书记 王 广

  永荣镇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资源镇绿色转型发展实际,聚焦做靓“茶叶”“文化”“生态”三张名片,深入推进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茶叶撬动,带动绿色转型。发挥茶叶功能型党支部作用,新增茶叶加工作坊、家庭农场3家,成品茶产量、销量分别增加13%、17.3%。建设“白云甄选”助农直播间,挖掘19款特色农品线上直销,带动发展8个特色种养殖项目。

  二是文化赋能,促进融合发展。举办第二届泸永江产业带采茶大赛及采茶节系列活动,吸引2万余人参观洽谈。建成陈子庄故居陈列馆、茶文化历史陈列馆和白云寺村乡情馆,打造茶文化主题研学基地,承办渝西片区楹联论坛。

  三是生态打底,建设大美乡村。实施姜家坪塘综合治理工程,农村黑臭水体蝶变成为市民亲水公园,主要水域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以上。修复矿区“伤疤”19个5.52公顷。打造8个和美乡村示范院落,成功创建重庆市级卫生镇。

  争当美丽重庆建设排头兵 奋力交出高分生态报表

  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 亚

  区生态环境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永川。

  一是精心配合,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扎实做好资料调阅、投诉件办理、现场调研、下沉督察等工作,督察组交办我区群众投诉案件64件,已办结42件,阶段性办结22件。

  二是精细调度,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半年,全区优良天数达156天,国考市考断面、23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无废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向市无废办报送精品细报3个、典型案例2个。

  三是精准发力,加快推动建设美丽永川。茶山竹海片区获评重庆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永川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开放。农村黑臭水体整改成效作为正面典型进入市级示范榜。深化“水环境治理一件事”场景应用。

  突出“三个全力” 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区招商投资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晓波

  区招商局积极担当作为,抓统筹、强招商、促落地,以高质效招商助推永川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力统筹调度。激发招商矩阵动能,细化目标任务分解,优化招商评价体系,实施季度赛马比拼,强化研判调度,上半年引进项目66个、合同引资412.8亿元、全市赛马比拼6项指标上榜。

  二是全力双招双引。调动招商矩阵协同产业链延链补链,引进产业链项目57个、合同额395亿元;推动驻外专班、产业链融合招商,联合引进驻外项目6个、合同额90亿元;实施央企“一对一”招商,签约央地合作项目10个、重点在谈项目11个。

  三是全力赋能保障。落实招落服一体化,强化项目分析研判,推动项目新开工43个、实现到位资金164亿元,拉动落地企业增资扩产13个、合同引资57亿元。

  (本组稿件由渝西都市报记者 彭禹乔 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新永川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永川召开统一战线传达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会议
永川区动员部署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
永川区政协学习联络委赴陈食街道开展捐资助学活动
永川燃气公司为夏季安全用气支招
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