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 玲 吕 薇
近年来,永川区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以精准促公平,以济困促发展,构建起覆盖全学段、多元一体化、支撑发展型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2021年至今,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资助各类学生40万余人次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无一名学生因贫失学,无一个家庭因学返贫。
规范化管理 织密资助网
“生源地贷款实在是太好,极大地减轻了家里的经济压力,让我能安心上学。”今年刚考上重庆护理职业学院的学生管帮鑫告诉记者,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他申请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并成功申请到1.6万元助学金。
为了帮助困难家庭学子缓解经济压力、顺利进入大学校园,永川区严格执行国家和重庆市学生资助政策,结合实际制定下发各学段资助方案。将困难学生资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优先保障资金1100余万元,每年投入500万元自主实施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最大限度惠民利民。
“我们细化了申报、认定、审核、公示、发放、建档的全流程工作规范,指导学校落实点对点告知制度、中职学生考勤制度等,落实资助资金专款专用,让过程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永川区教委学生资助与卫生保健中心主任邓常莲告诉记者,同时,建立起完备的督考制度,会同审计、纪检等部门,采取抽访、督查、考核等方式开展督查,将学生资助纳入对学区和学校的年度考核内容,强化学生资助工作跟踪问效,形成学生资助工作的强大合力。
精准化识别 用活数据库
“我们在充分用好全国、全市两级资助系统,指导督促学校及时更新维护全国和重庆市两级学生资助系统信息的基础上,还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平台上开通区教委、学区、学校三级工作端口,共享查询民政、残联、乡村振兴等部门实时数据,为资助系统贫困学生信息数据库提供有效补充。”邓常莲说。
近年来,永川区在全国首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平台,集成民政、扶贫、慈善、教育等贫困救助信息体系,实现“一张网”下活扶贫济困“一盘棋”。率先开发“一表通”智能报表系统,并在全区各部门、各镇街常态运行,实现部门共治、基层减负、群众便捷的目标。开通学生资助“绿色通道”,运用网络大数据筛查技术,简化办理手续,提高资助效率。协调财政等部门打通资助服务“最后一公里”,2024年春期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生活补助、高中助学金、中职奖学金、助学金“一卡通”发放,减少资金流转环节,打造有温度、有速度的“阳光资助”。
聚多方合力 资助全覆盖
永川区关工委、共青团永川区委于7—9月联合开展了2024年永川区“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公益助学活动。
2024年关爱基金扶智助学公益行动中,为2024年录取的永川籍家庭经济困难本科大学生、部分需要继续资助的大学生以及捐助人意愿定向资助的学生提供帮助。
目前,永川区已实现各个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并在实施国家政策基础上,落实“兜底”要求。近三年,各级各类学校提取事业收入6078万元用于学生资助。民政、共青团、政协、慈善总会、残联等部门积极参与困难学生资助,3年来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132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700余人次。同时,教委与政协、共青团、慈善总会等部门和社会团体建立联动信息互通机制、互相比对数据,避免重复资助,最大限度扩大资助面。
此外,各级各类爱心基金合力支持本地贫困学子。自2023年9月永川区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连续两年开展“同心永伴·民企圆梦”助学活动,募集善款300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000余名。仙龙、朱沱、吉安等镇街引导乡土企业、成功人士、乡贤纷纷付出善举,相继设立“陈春教育基金”“范生高教育基金”等,尊师重教、助学圆梦在永川大地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