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的布鞋情结

  ◎龙芳桂(永川)

  时光悠悠,回溯过往,母亲那心灵手巧的模样,宛如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在记忆深处熠熠生辉。她的针线功夫堪称一绝,做出来的布鞋,不仅合脚舒适,更是精致美观,引得邻里乡亲们满是羡慕与称赞。

  幼年的时光,脚下的温暖皆来自母亲亲手制作的布鞋。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做鞋的工序繁杂琐碎,材料大多需自家筹备,渍麻、打布壳……唯有鞋面与里子,才会从街上买来崭新的布料。

  我家院子后方,那十来方土的苎麻地,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每年,苎麻总会割上几茬,尤以四月的最为上乘。湛蓝天空下,暖阳倾洒,苎麻郁郁葱葱,叶片繁茂鲜亮。母亲踱步至麻地旁,轻轻折下一根麻,手中稍一用力,麻皮顺势剥离至麻秆尖,她眉眼含笑,转身唤父亲:“麻能割啦,快收回去。”父亲对这片苎麻地满怀期许,家中做鞋、打草鞋、绞绳索所需的麻绳皆出自此,他更盼着积攒十多载,能为出嫁的女儿织就一笼体面的麻布帐子。

  父亲是农活的行家,不消半日,麻便整整齐齐堆于院子边。母亲搬来小板凳,剥麻动作轻盈娴熟,青麻皮与白麻秆各归其处。紧接着,麻刀在水盆里一蘸,双手翻飞,青与白瞬间分离,洗净晾晒后的麻愈发洁白坚韧,一捆捆安置于麻兜。

  夏日炎炎,正是打布壳的好时机。母亲卸下门板,置于长条凳上,端来调好的浆糊,旧衣裤、边角料在她手中层层叠加,一张饱含心血的布壳渐次成型。全家人的鞋子用量大,母亲隔三岔五便会打上一张。闲暇时分,搓麻绳成了母亲的“必修课”,粗细刚好能穿过针眼,一圈圈挂于墙壁,宛如岁月的环扣。

  立冬过后,母亲便全心投入做鞋大业。她从旧书中翻出鞋样,精心修改,牛皮纸剪成的各式鞋样摆满桌台。五层布壳贴合鞋底,蒙上崭新布面,鞋底鞋帮初现雏形。男式鞋帮圆边大气,女式鞋帮蝴蝶、梅花添彩,纳鞋底更是考验手艺,母亲手底生花,九针花、谷瓣花精美绝伦,即便是最难的男鞋鞋底,在她手中也能完美呈现。

  新鞋成排摆放,婶婶、姑姑、邻居们纷至沓来,眼中满是惊艳,口中“啧啧”称赞。此后,家中访客不断,讨鞋样、借麻绳、请教技艺,母亲皆笑脸相迎,耐心相授。

  七十余载春秋流转,那隆冬雪夜,菜油灯昏黄闪烁,母亲呵着热气,在发髻上蹭蹭针尖,一针一线勾勒的温暖画面,早已深深烙印心间,成为我此生最珍贵的回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广角镜
春天里的长五间
母亲的布鞋情结
第一次挑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