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7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机“小齿轮”转动振兴“大引擎”
——永川区板桥镇汪家岩村党建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小记
  源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春耕现场。渝西都市报通讯员 李占强 摄

  渝西都市报记者  凌泽英

  今年,在永川区春耕现场会上,板桥镇汪家岩村党总支书记唐元安介绍的“党建引领聚合力,农机服务促振兴”,获得满堂彩。到底他们是怎么做的,又有哪些成效呢?近日,记者走进汪家岩村进行了采访。

  汪家岩村面积9.65平方公里,下设4个党支部,有181名党员,服务36个村民小组5852人。近年来,该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乡村振兴目标,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三抓手”  创新服务发展

  抓组织引领,激活服务新动能。该村党总支牵头,整合壮大集体经济资金30万元,成立重庆源通农机专业合作社,创新“土地托管+菜单服务模式”。组建党员攻坚服务队,开展土地旋耕、货物运输、种肥销售等一体化服务。自2022年永川区全面启动实施党建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以来,源通合作社累计完成土地流转670亩,土地旋耕2300亩次,运输服务500车次,2024年农机合作社纯利突破10万元。

  抓党群联动,凝聚发展新合力。推行“党员包片联户”机制,建立党总支统筹、党支部包片、党小组包户的三级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农机服务进田间”主题党日活动6场次,建立“党员帮带”台账87项,做到每包农肥均可送货上门,惠及群众600余人次,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抓资源整合,探索发展新路径。积极向上对接,全面统筹资源,努力探索“农机服务+特色种养+加工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1000亩,打造“稻—鱼、稻—虾”共生养殖基地300亩。通过物流合作等方式引入竹制品加工企业1家,带动就业30人,年人均增收3万元,逐步形成“多点开花、协同共进”的产业格局。

  “三不足”  找准发展瓶颈

  合作社规模不够大。该合作社农机设备仅有3台,目前只能提供土地旋耕、运输等基本服务,服务能力尚不能满足全村需求。收割、药肥喷施等方面的专业设备空缺,离农机全程服务差距较大。

  人才储备不充足。汪家岩村持证农机操作手仅6名,从业人员在操作、维修等专业培训上仍有不足,智慧农机应用率偏低。

  机械化程度不均衡。因资金投入有限,该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土地仅占10%,加上部分村民对机械化种植接受度低,导致农机社会化发展受限。

  “三行动”  赋能乡村振兴

  强基扩能行动。该村党总支争取上级资金50万元,新增农机设备5台,拓展农机收割、无人机植保、秸秆回收等业务,力争2025年合作社纯利收入突破20万元。

  人才培育行动。联合区镇农技部门新培育本村农机技术骨干5人,积极与区内各大职业院校对接,争取共建农机实训基地。

  模式创新行动。探索“跨村联营”机制,联合周边村集体共建农机服务联盟,扩大服务半径,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全链条服务。

  唐元安表示,该村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把农机“小齿轮”转动成振兴“大引擎”,将农机服务打造成强村富民的“金钥匙”,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永川区板桥镇汪家岩村党建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小记
~~~
~~~——大安中心幼儿园党支部推进“行走的思政课”建设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思想苑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公益
农机“小齿轮”转动振兴“大引擎”
渝西卫校构建医卫人才“区域输送链”
让教育“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