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 文/图
焊装,作为汽车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其任务是将各个冲压成型的车身部件进行精准连接,为后续的组装奠定坚实基础。
5月1日,长城汽车重庆永川工厂焊装车间诺大的车间,往日忙碌的焊装机器人处于“休整”状态,设备技术员正忙着检修设备。右侧围区,头戴安全帽、身着工装的2025年永川工匠——焊装车间设备工程师沈音宏带领李明晨、朱青海、刘善伍、赵小平等正专注地使用示教器操作搬运机器人,抓取坦克300车型右侧围总成件,验证料框是否能放件。验证时,沈音宏还不忘传授他们机器人调试技巧。
长城炮、坦克300的车身,有超过4000余个连接点将数千个复杂零部件紧密连接成一个整体。为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得到精准的控制与执行,焊装车间300多台FANUC机器人默契配合,机械臂挥舞间完成上料、输送、焊接、涂胶、螺丝焊、孤焊、辊边等工序。
在这个自动化率达98.09%的车间,虽然大部分工作都由机械设备完成,但沈音宏深知任何一个小的故障隐患都可能引发大问题。
望着不断翻动机械臂精准焊装汽车零部件的焊装机器人,沈音宏说,他负责设备安装调试跟踪、设备档案建立、设备FMEA分析、备件管理、自主改善项目实施、车型品质调试、程序管理、机器人问题修复、员工培训、质量缺陷分析、设备故障处理及管理体系文件编制执行等工作。倘若机械设备出现问题,不仅会产生损失以秒计的停线风险,还会对整条生产线上的整车质量造成影响。所以,他给自己定下了铁律——任何故障都必须找到“根因”。
其实,故障处置方面,沈音宏就凭借专业的知识主导处理过37次停线大于30分钟重大生产设备故障,对故障维修、再发防止制定断根对策,保证了重大故障“0复发”。研究自动化漏洞风险,提出《换枪盘防掉落的程序改善》《炮后围板抓件防撞改善》等,避免重大故障发生,提高了人员、设备安全性。通过对10分钟内复发故障进行分析对策,组织保全人员横展,降低微小故障停线1000分钟/年。备件管理方面,通过对现场设备工况分析,制定出焊装车间2921种备件最大最小库存,避免库存占压浪费,累计削减金额60万元,焊装车间因缺失备件停线次数为零。
2024年,沈音宏突破性提出“机器人脉搏诊断技术”。在车间,沈音宏一边查看机械臂的数据,一边解释这项技术:这些焊装机械臂就像人的手臂,症状在表面,病因在系统,现在根据自定义的报警阈值可避免七成故障。这项技术对故障临界值进行监控,形成预测模型,实现参数到达临界值预警的功能,提前处置,避免故障发生。实现了减少引进ZDT系统投入约50万元/年以及备件损耗成本20万元/年,减少机器人机械故障停线200分钟/年,挽回损失240万元。
在五一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沈音宏坚守岗位。他说,这是自己来长城上班的第六个年头,这个五一假期,他将带领团队自主调试售后件程序。项目完成后,将极大提升车间生产效率,同时减轻员工生产作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