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蜀石窟全集》大足站拍摄启动
野外作业进入冲刺阶段
  《巴蜀石窟全集》项目组在宝顶山景区拍摄。

  新渝报讯(记者 李 东 陈柯男 通讯员 曾 蕊 文/图)5月中旬,《巴蜀石窟全集》项目组正式开启重庆大足的野外拍摄工作,计划对大足境内37处石窟开展为期3个月的拍摄。拍摄工作从四川转入重庆,也标志着《巴蜀石窟全集》野外作业进入冲刺阶段。

  这两天,在宝顶山石刻,项目组正利用高精度摄影设备对“六道轮回图”“华严三圣”等经典造像进行多角度拍摄,涵盖龛窟全景、造像细节、环境风貌等维度,单处大型龛窟的拍摄时长可达3小时以上。因为数量众多、体量巨大,仅宝顶山石刻就要拍摄2周左右。

  据了解,此前出版的《大足石刻全集》也拍摄过大量造像图片,而此次巴蜀石窟全集的拍摄与以往有所不同。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员邓启兵介绍,《巴蜀石窟全集》并非单一地区的重复记录,而是首次以“巴蜀文化共同体”为视角,对川渝两地石窟进行系统性普查。项目将采用统一的考古学拍摄标准,不仅覆盖已公布的文保单位,还将纳入众多中小型龛窟。以往的资料多侧重艺术价值,而《巴蜀石窟全集》更注重区域关联性——比如大足石刻与四川安岳、潼南石窟的题材呼应,这种“大视野”需要全新的影像叙事。

  据介绍,渝西地区是巴蜀石窟东延的重要走廊,大足作为“中心枢纽”,其造像题材、工艺技法对研究川渝石窟传播链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项目组将走进包括宝顶山、北山、石门山、石篆山、南山在内的大型造像群,以及千佛岩、圣水寺、陈家岩等中小石窟。

  “从四川到重庆,不仅是地理转换,更是项目从‘骨骼搭建’到‘血肉填充’的关键转折。”邓启兵说,大足石刻以宋代造像为大宗,填补了四川唐代石窟向重庆明清石刻过渡的空白期,其拍摄质量直接影响全集的完整性。整个野外工作预计2025年底收官,《巴蜀石窟全集》大足站是叩响重庆石窟之门的重要环节,必须做到精细入微。

  截至2025年5月,《巴蜀石窟全集》已完成四川省广元、巴中、南充、绵阳、成都、眉山等16市315处6000余龛造像的拍摄。完成大足拍摄后,项目组将陆续前往合川、潼南、铜梁等地,今年底将完成全部野外拍摄工作,全套40余册专业图录计划于2027年出版。这套跨越川渝的文化工程将形成首部全维度记录巴蜀石窟的学术图录。项目后期还将结合考古报告、历史文献,对川渝石窟展开深度研究,为学界提供一把解读巴蜀文明互鉴的“钥匙”,也让更多人看见悬崖峭壁上的千年艺术史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野外作业进入冲刺阶段
留住乡愁 唱响乡音 凝聚乡情~~~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新永川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广角镜
《巴蜀石窟全集》大足站拍摄启动
中山镇首届“乡约520”古寨山歌会开唱
合川区新发现一批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