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展现长江上游千年水驿文化
巴南区木洞水驿博物馆开馆

  巴南日报讯(记者 罗 莎 胡 超)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巴南区木洞水驿博物馆正式开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木洞水驿博物馆位于长江与五布河交汇处。作为巴南区打造长江文化保护传承新地标的重要成果,该馆以水驿文化为核心,利用木洞巡检司与钱德兴货栈两处文化建筑为载体,通过文献资料展示、文物展陈、数字技术及沉浸式体验,生动展现巴渝千年水驿文明和木洞历史名人,为长江文化传承、巴蜀古驿道研究再添一座文化空间。

  木洞镇地处长江之滨,长长的江岸线滋养出丰厚的文化遗存,是巴渝文明与长江文明交融的见证地。木洞古镇因水而兴,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唐宋渐成商贸重镇,元明时期更设水驿与巡检司,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水上交通枢纽。千百年来,木洞山歌传唱不息,文人墨客、商旅行贾在此留下诗篇足迹,更孕育了邹容、杨沧白等革命先驱。该博物馆的建成,标志着这片水驿文明遗存从历史深处走向时代舞台。

  木洞水驿博物馆由木洞巡检司与钱德兴货栈两栋历史建筑构成,总面积1917平方米,以“修旧如旧”理念,再现了与驿站相关联的两栋建筑,还原水驿盛景,巧妙融合传统建筑美学与现代展陈科技,激活木洞老街历史街区的文旅价值。

  主展厅木洞巡检司,围绕“江河汇流·水驿通古今”“濒河重镇·借水助通达”“置邮传政·麻乡约传书”三大主题,通过350余幅图文、200余件文物及沙盘、雕塑、多媒体20项装置,串联起水驿文化千年脉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维度、立体化、沉浸式了解巴渝水驿文化的窗口。其中,《平滩纪略》古籍、南宋《吴船录》书影、“独石口”驿站铜印等珍贵文物首次公开展示,辅以全息投影、环绕式船坞场景,重现“五里长街”“一里码头”的繁华盛景;院落中陈列的泰山石敢当、石缸、石柱础等石质文物营造出建筑与展览相融合的独特的文化氛围。钱德兴货栈则以高大的展示空间,活化利用为“木洞名人馆”,以邹容书稿、杨沧白书信等实物,结合图片资料,讲述老巴县木洞籍八位儿女的家国情怀。黄启璪生前用品、丁雪松外事礼品等展品及书房场景,更让历史触手可及。

  该博物馆突破传统展陈模式,运用数字沙盘、AR互动、光影墙绘等技术,将《夔行纪程》古驿道图动态复原,让观众“穿越”明清驿站。展厅内复原的商铺、码头场景与声光投影交织,营造“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的沉浸式体验。馆方还推出“水驿探秘”数字导览小程序,游客扫码即可解锁文物背后的故事。

  开馆当日,“水驿与长江文明”学术研究同步启动,未来将定期举办专题展、非遗市集及研学活动。据介绍,接下来,木洞水驿博物馆将联动杨沧白故居、丁雪松故居、木洞河街等景点,推出“访古驿、品山歌、寻非遗”文旅线路,并开发水驿主题文创,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目前,巴南区已形成博物馆集群效应,与巴南博物馆、长江赏石艺术馆、江碧波艺术馆等共同构筑起巴南区文化展示带。

  千年水驿,一馆藏韵。木洞水驿博物馆的启幕,不仅为重庆增添了一处文化地标,更以创新表达让长江故事流淌进当代人心田。

  (本报有删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汇聚700余项活动,“5·19中国旅游日”重庆市分会场活动启动~~~
展现长江上游千年水驿文化~~~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新永川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广角镜
重庆十大夏游线路和避暑图发布
巴南区木洞水驿博物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