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 实习生 刘峥岩 沈钰涵
8月6日,记者在永川区卫星湖街道大竹溪村松林嘴原华牧集团的闲置项目地块看到,曾经杂草丛生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热闹的建设场面。土地被平整一新,厂房内进行着各种电商设备的调试安装。这片沉寂多年的土地,即将以“吉丰汇乡村振兴电商产业园”的新身份呈现在世人眼前,成为永川电商产业的新标杆。
老厂区迎来新使命
“你看这片113亩的土地,荒废了10多年,现在又要沸腾了。”卫星湖街道党工委委员李际,指着两侧忙碌的施工景象说。他脚下的杂草刚刚清除,取而代之的是生产便道。
这片土地的变迁,始于一次偶然的调研。去年秋,街道在对辖区内的闲置资源进行摸底时,对这块闲置用地给予了高度关注。原华牧集团项目因环保问题搬离后,这里空了10余年,但它的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如何整合利用好这片闲置用地,成为卫星湖街道思考的重点。
转机出现在今年。做了10多年电商的奚建平经人介绍找上门来,欲寻求电商产业发展契机。他去年帮十里荷香农业园区卖了40多万斤莲藕,曾经单日凉糕线上销售达数千碗,具有丰富的电商运作经验。能不能将华牧废弃场地建成电商产业园?奚建平向卫星湖街道道出了自己的想法。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街道的支持。
就这样,在街道的支持下,电商产业园项目正式进入筹备阶段。卫星湖街道帮助协调用地,奚建平的团队负责改造运营。“我们准备先期投入500万元用作基础改造,总投资将达2000万元。”奚建平指着即将建设的冷链冻库,“光这个1500立方米的冻库,就能让黄瓜山梨多存20天,损耗率降下来,果农的损失就降低了。”
在厂区另一侧,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车间已见雏形,工人正在调试清洗流水线。“这里只做物理加工,比如把藤菜洗干净切好,给莲藕去皮,不添加任何东西,保证原生态。”奚建平说,目前正在办理SC认证,投产后每天能处理10吨农产品。
产业链上的民生温度
“园区建成后,将提供35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清洗、分切、包装等都需要大量劳力。”奚建平介绍道。
在即将建成的分拣中心,几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重庆邮政七分局局长李勇带着团队来实地考察,手里拿着《永川区推进“邮运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我们测算过,园区投产后,每天至少有3000单快递,按‘邮运通’政策,增量部分能拿到补贴,物流成本能降30%。”李勇指着方案上的条款,“村里的快递点也能跟着受益。”
更让村民们期待的是“家门口当主播”。在30个产地实景直播间里,大竹溪村返乡青年李磊正在练习。“我以前在成都做餐饮,听说家里要搞电商园,专门回来的。”他对着手机镜头,手里举着一个黄瓜山梨,“大家看,这梨甜得很,水分又足……”旁边的培训老师正给他纠正语气:“要说得像跟亲戚聊天,别太生硬。”
“我们计划分基础班、进阶班、精英班培训,先孵化50名本土网红。”奚建平翻着报名名单,“现在已经有20多个村民报名,有卖花椒的种植户,有养乳鱼的合作社社员,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
政策护航下的发展蓝图
在园区临时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永川区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重点工作方案》,旁边贴着园区的环保规划图。“你看这里,快递包装区专门设计了可循环包装存放点。”奚建平指着图上的绿色区域,“按政策,同城快递要用10%以上可循环包装,新增无废网点每个补贴1万元,我们争取拿这个补贴。”
墙上的另一张图表标注着“三个园”建设进度: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完成80%,电商产业园完成70%,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完成60%。“8月底要初见成效,10余家电商企业意向性入驻。”李际指着进度表说,“我们帮企业申请了商务委的电商产业补助,还在积极对接区农业农村委,争取冻库及冷链车间、烘干设备的政策支持。”
在供应链中心的样品架上,整齐摆放着永川的特色农产品:星湖泡菜、永川豆豉、黄瓜山梨、十里荷香莲藕……每个产品旁都贴着标签,注明产地、保质期和收购价。“我们不仅卖卫星湖的藤菜、花椒,还要把永川的皮蛋、茶叶,甚至300公里内的农副产品都整合进来。”奚建平拿起一包星湖泡菜,“这个要设计地域文化IP包装,现在卖8块钱一包,包装升级后能卖到12块,附加值就上去了。”
按照规划,园区建成后年加工农产品5000吨,首年营收达2000万元以上。“更重要的是形成‘合作社种养—园区加工包装—直播销售—物流发货’的闭环。”卫星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彭万明说,“以前农民是种出来再找销路,以后是先看订单再种植,风险小多了。”
闲置资源的“破圈”价值。吉丰汇乡村振兴电商产业园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座厂房的重生。它用“政府+企业+村民”的模式,让闲置土地变成就业平台,让零散的农产品形成产业链,让农民从“埋头种养”转向“抬头看市”。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探索给出了清晰启示:盘活闲置资源不能只靠“输血”,更要构建“造血”机制。当政策红利、市场力量与乡土资源形成合力,乡村的发展就有了可持续的动力。8月底园区启幕只是开始,如何让产业链更稳、让村民收益更多、让电商生态更活,还需要持续发力,但这条“破圈”之路,无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