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炉镇
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幸福生活“旧地升温”
工人为人行道铺砖

  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 文/图

  开展主题教育,初心在哪里?那就是让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污水管道回填、铺设人行地砖、更换店招店牌、外墙抹灰装饰、砌筑垒石墙……”近段时间,永川区红炉镇老场镇200多名群众看着每天热火朝天的老旧小区改造场景,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位于S206省道旁的红炉老场镇是一条临路的商街,也是红炉镇的入口。因矿而兴的红炉老场镇由于发展受限再加上拆乡并镇等因素影响,红炉镇政府于1997年从红炉老场镇搬迁至新场镇。随着时间流逝,老场镇房屋破旧、市政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车辆乱停乱放等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调查研究是倾听民声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为切实改善红炉老场镇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红炉镇机关干部、红欣社区干部利用“四下基层”,深入走访老场镇,真诚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

  通过多次调查研究,红炉镇党委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指导思想,通过对红炉老场镇现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进行分析研判,确定“一条精品旅游轴线、五幅时光绘卷”的规划蓝图。

  谈及红炉老场镇改造总体规划,红炉镇党委书记李建勋说,红炉是工业重镇,为突出老红炉工业本底,党委政府积极争取资金,启动实施红炉街14号等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和红欣片区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通过“保留+修缮”的形式,对红炉老场镇S206省道两侧的35栋6900多平方米房屋进行立面装饰及屋面改造,建筑风格整体采用红砖,重点整治门市空间,包括门头、店招、雨棚等。从细处着力整治红欣片区公共基础设施,面积8000平方米。新建停车场2700多平方米,提供55个停车位。整治破损路面1700平方米及道路给排水300米等。新建建筑面积539平方米时光站台,留住传统文脉和记忆,展示记忆中的红炉故事。

  “今年4月立项,7月下旬对房屋进行立面改造,9月初进行基础设施作业。”看着工人们紧锣密鼓在老场镇进行人行道铺砖、垒石墙砌筑、外墙抹灰、美化店招店牌等作业,红炉镇规建办主任刘才树高兴地说,为确保老场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规建办和红欣社区对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目前,一标段房屋改造已完工,二标段基础设施改造完成80%。按照目前施工进度,老场镇改造工程年底前可全面竣工。

  以白色外墙漆为主色调,沿街面仿红砖外墙漆和灰色水泥搓沙为点缀。看着老场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自家居住环境越来越好,老场镇群众打心底高兴。

  红炉老场镇以改促变,改出居住环境新面貌,改出群众幸福新生活,是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红炉镇党委政府聚焦民生实事的难点痛点问题,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办好为民服务实事的具体体现。

  民生所需,政之所向。结合第二批主题教育,红炉镇坚持“学思用”贯通,领导班子带头进村居、沉网格,结合大巡逻大走访大排查、院坝会等扎实开展调研,除收集通过保留+修缮方式改造老场镇老旧小区外,还收集到党建统领乡村产业发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升镇域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乡村民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政环卫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等意见建议19条,研判制定专项整改方案。针对公开接访等收集的高频次问题,红炉镇确定土地整治、特色农业发展、加强基层治理等课题14个。

  “从细枝末节入手改善人居环境,以微小切口联接民生所需。”李建勋说,下一步,红炉镇将锚定痛点难点,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永川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广角镜
永川区举行第三次集中签约
老旧小区改造让群众幸福生活“旧地升温”
党员青年助农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