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0日 星期四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车扬出稻谷香

  ◎ 熊聆邑(遂宁)

  周末,我走进乡村博物馆,看见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不知不觉便沉浸其中,尤其是在一架风车前,听着讲解员分享的故事,往事一幕幕浮现脑海,我似乎又闻到了那阔别已久的稻谷香。

  “木牛流马新颜改,转起轱辘斗锁开。琐屑杂尘风里去,盈颗硕粒入仓来。”小时候,父亲当过几年乡村教师,每到打风车的时候,他就会一边手摇风车扬谷子,一边念叨这首诗,还不忘叮嘱我,“没有辛勤劳作,哪来粒粒新粮,学习和种地都是一个道理。”

  风车是家乡“风谷车”的通俗叫法,打风车就是手摇转轴,除去谷子里的瘪粒、尘屑等。

  记忆里的家乡,山环水绕,大片肥沃的土地上种满了水稻,等沉甸甸的稻穗变得黄澄澄的,家家户户都要把风车从杂物间里搬出来,擦灰除尘检修一番。

  伴随着“吱吱呀呀”的声响,父亲踮起脚尖,将晒干的稻谷倒入风车的漏斗,母亲配合着摇动把手,饱满的谷粒经过风箱时从出粮口落下,而轻飘飘的草屑、秕谷就会从侧面的排风口飘出。

  通过多次手摇转轴“风力”除杂,谷粒变得越来越纯净。仓中有粮,心中不慌,金灿灿的稻谷在农民眼里好比黄金。父亲笑着说:“粮食好不好,全靠风车找。”

  然而,对于我来说,转动风车就能选出饱满的谷粒,不仅神奇还充满乐趣,几次想要从母亲手中接过摇柄,但她坚持说摇风车需要体力和毅力,让我不要添乱。我只好央求父亲,最终,他决定留半箩筐稻谷让我试试。

  父亲向我讲解风车的原理,叮嘱我一定要匀速摇动转轴,风速太快会把饱满的谷粒吹走,太慢就吹不干净秕谷。这时候我才知道,看起来平平无奇地摇风车,竟然还藏着这么多学问。

  可就在我弄懂原理,自信满满地转动风车时,才发现这并不简单。从风车里飘出的灰尘、草屑飞入衣领、袖筒,夹杂着汗液奇痒难耐。而且,持续摇动转轴,不一会儿手臂就酸痛不已。父亲见我左手换右手、面露难色、站立难安的样子,笑着说:“坚持住,秕谷没扬出去可就前功尽弃了。”

  我咬紧牙关“风”完半筐稻谷,早已汗流浃背,深深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艰辛,但看着颗颗饱满的谷粒,得到母亲的夸奖,嗅着空气里的稻谷香,又有种说不出的愉悦。

  我考上大学那年,临行前,稻谷快要成熟了。父亲让我帮他把风车搬到院子里,他小心地给转轴滴入机油,摇摇扇叶、拍拍漏斗,突然说:“这‘风车扬谷’可是有风骨的,你要记住了。”我满心疑惑,风车扬谷我知道,可是风车的“风骨”,还从未听说过。

  他笑着说:“风车扬谷的时候,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转动扇叶,这叫‘坚定’;风车筛选稻谷时,把虚的轻飘的都扬出去,只留下饱满的谷粒,这叫‘求实’;风车转动的时候要匀速转动,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这叫‘稳健’。”

  原来,在父亲的眼里,风车不仅仅是农用工具,还蕴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我看着眼前的风车,内心又多出了几分敬意。

  如今,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普及,手摇风车逐渐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但关于风车的故事,在家乡谁都能说上一段,它见证了过去厚重而朴素的历史,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承载了劳动的艰辛与光荣,教会了我铭记过去、珍惜现在,从容地走向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公益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广角镜
一件珍贵的军大衣
带母亲去旅行
风车扬出稻谷香
老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