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1日 星期五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巧手制作 添彩生活
——陈蓉的手工人生
此组图片为陈蓉手工作品

  渝西都市报记者  凌泽英  文/图

  “这是我用矿泉水瓶盖做成的草帽发夹,刚做出来就被一抢而空。”

  “制作的文具盒、笔筒,深受学生娃娃的喜欢,各种抽纸盒、果盘、茶盘、收纳筐、钥匙架、手机平板支架等,既点缀家居环境,又方便居家生活……”8月中旬,“彼岸花开”的抖音从原来晒“龟宝”,改成了晒“手工”。她用勤劳的双手精心将废旧物品再利用,为心情加分,为生活添彩。

  遗传基因唤醒手工创意

  “彼岸花开”本名陈蓉,是位70后女子,祖籍江苏,出生于新疆,曾跟着母亲学纳鞋底,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对针线活有着特殊的感情。14岁时,陈蓉随父母到永川。

  “也许是潜在的遗传基因吧,20多年前我就开始手工编织丝网花,放在家里或送给朋友点缀生活环境。”陈蓉说,住家房屋,大的装修不可能经常改动,但小的装饰却很容易实现,每当装“饰”一新,心情也会变得更好了。

  手工制作带来新生活

  陈蓉喜欢宅家看书、听音乐、养石斛。随着儿子长大开始工作了,她的业余时间就多了。前些年,陈蓉开始养宠物龟,闲暇时逗龟、喂龟、晒龟,她总是感觉少了一些创意,需要动脑的时候少。

  两年前,陈蓉发现,每过段时间清理家里物品时就会扔掉一批旧物。她突发奇想:“要是把这些旧物派上新用场,那该多好! ”

  于是,她开始琢磨。辣条盒、外卖盒、鞋盒、旧塑料盘、旧蒸格、自热火锅盒、奶粉桶(盖)、喜糖盒、酒瓶、建筑模型板子、饮水机里的沥水架、便餐筷子等,成为了她的创作原料;尖嘴钳、斜口钳、打孔钳、工业水钳、烙铁、各类剪刀、胶枪、胶枪架、直尺、圆规、特殊记号笔、手工专用小梅花起子、打弯专用套筒等,成为了她的制作工具;各类材质花边、棉线、包胶铁丝、胶棒、花饰、仿珍珠、木珠、马卡龙珠、各色织带等,成为了她手工制作中画龙点睛的辅料。

  巧妙创意催生美作品

  “拿到一件旧物,第一步是根据材质和形状来构思作品的造型和风格,创意过程让手工制作变得更有趣。”陈蓉说,设计好后,就要对底板和内里进行加固或防潮处理,再用包胶铁丝搭骨架,既美观又便于造型,然后在骨架上用棉线或麻绳进行编织,编织方法也颇有讲究的,最后才配上合适的花边和小饰品。创作过程既要考虑选取材料和处理中的防水耐用,又要考虑创意是否新颖,还要兼顾色彩、风格是否适配。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作品。”陈蓉说,即便原材料形状相同,但经过加工,再加上各种创意、点缀,便可赋予作品不同的灵魂和生命。而她也在手工制作中,感受到了更多乐趣。

  得知陈蓉的手工爱好后,有布贴画商会把边角布料赠送给她,有超市经营者会把废旧盆、盘、盒收拣转交给她。经过陈蓉的妙手制作,空酒瓶、垃圾桶也变成了艺术品。

  “用一双勤劳的手赋予旧物新的价值,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地生活。”陈蓉说,“我快乐了,爱我的人才快乐;我幸福了,我爱的人才幸福!”

  采访后记:

  主人公“彼岸花开”用旧物重新创意制作,造美点亮生活的做法,令记者生敬。记者儿时也曾有一种爱好:集糖纸。虽然大多数时候都要去垃圾堆才能觅到各种新奇糖纸,经洗净后收藏,仍然乐此不疲,也从中增加了许多关于美学、图案、创意的见识和思维。

  曾经有人看见城里人搬新家或换新家具时扔掉旧家具,就收集起来,经处理后送给乡下人;一些单位换新办公用品时,也有人让旧物派上了新用场。

  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变废为宝,变废为美,让旧物发挥新价值,不仅可以添彩生活,还可助力形成低碳生活新风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广告
永川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临江镇:环境整治不停歇 乡村颜值再提升
来苏镇卫生院:开设慢性病门诊 惠民服务再升级
巧手制作 添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