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 玲/文 通讯员 李 洪/图
“如何提升中学生田径训练水平?”“比赛前怎样抚平紧张的心情?”11月29日,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国家田径队男女400米主教练李涛走进重庆文理学院附中,与重庆文理学院附中教育集团的艺体老师分享田径训练的“秘诀”,并手把手指导学生上体育课,并鼓励学生们,“做到心无旁骛,朝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本次活动是重庆文理学院附中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组织重庆文理学院附中教育集团各成员校开展的2023年秋期(体育)学科联合教研活动之一。作为重庆文理学院附中教育集团的龙头学校——重庆文理学院附中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文理并重 和以养德”为办学理念,以“一最二高三园”为发展愿景,以内涵发展、质量发展为着力点,以集团化办学为新引擎,以民族教育、艺体特长发展、集团化办学为突破口,努力书写“和而不同·协同共进”的新篇章,为集团内各学校高质量发展添彩助力。
突出艺体特色
打造艺体教育新格局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附中不断登上国家级、市级体育赛事赛场,创佳绩的高光时刻频频出现:重庆文理学院附中男篮获得重庆市中学生篮球锦标赛第八名、2019年重庆市三对三篮球锦标赛第八名;重庆文理学院附中5名学生代表重庆参赛拿到全国青年锦标赛总决赛的“入场券”;武术队获得武术套路锦标赛全市第三名;举重队获得市锦标赛团体第二名;学校是教育部认定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布局学校……
一份份颇具分量的荣誉,展现了重庆文理学院附中不俗的艺体实力,折射了特色立校、多元办学的教育品位。
一直以来,重庆文理学院附中高度重视艺体特色发展,开设了田径、篮球、武术、举重、跆拳道、自由搏击、舞蹈(含体育舞蹈)、音乐、美术、播音与主持、影视表演、编辑与导演、戏剧等13个大项的艺体项目,组建了18支艺体队伍,不断创新体教融合、艺教融合新模式,坚持“课内与课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构建“教会、勤练、常赛”机制,让重庆文理学院附中的艺体之花绚丽绽放。
该校还开展了“灌篮高手”篮球赛,“绿茵竞技”足球赛等艺体活动赛事,组建足球、篮球、合唱、舞蹈等专业训练队和学生社团,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艺术课,实施阳光体育特色大课间改革,不断提升艺体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升级完善艺体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艺体竞赛和训练体系……形成了“艺体出精品,人人都参与,时常有比赛”的艺体教育新格局。
共享优质资源
锻造集团师资力量
今年,重庆文理学院附中与文理学院体育学院举办了实践教学、高水平运动队生源基地授牌仪式,文理学院体育学院组织师生到重庆文理学院附中开展实践教学;重庆文理学院附中与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举行了田径项目共建签约仪式,这也标志着四川体育职业学院(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将利用其优势资源助力重庆文理学院附中开展田径培训……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重庆文理学院附中一以贯之的认识。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附中不仅重新遴选了重庆远伦、大千、广电和永川体校、渝西艺校等多家校外教育合作单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并成功与四川职业体育学院、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和重庆一中等知名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了定期“教练跟培、队员跟训”的目标,提高了体训质量。同时,整合重庆文理学院附中艺体中心资源,实施校内重新竞聘专业队教练,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督促其认真履职尽责。
此外,重庆文理学院附中艺体中心还积极配合教务处、教科室落实初中课后延时服务与课程开发,协助学校工会积极开展教职工艺体活动,配合德育处落实大课间体育锻炼。
携手聚智共进
激发集团办学活力
2023年10月,永川区教委纵深进行教育改革,18个教育集团挂牌成立,开启了永川教育全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重庆文理学院附中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永川区委、区政府、区教委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成为重庆文理学院附中教育集团的龙头校,搭上了“教育提质快车”。
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重庆文理学院附中不仅走进各成员学校实地调研,还主动与永十二中、涨谷初中、四明初中、江永初中等成员学校对接,共同制定了集团办学章程、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4学年主要工作计划。
据悉,该教育集团坚持以《文理附中教育集团办学章程》为指导,以“和润教育”为办学理念,根据共建、共享、共研,立足成员校的办学实际,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和各自特色,积极探索新时代学校办学特色模式,努力提升教育集团的教学领导能力,促进各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为龙头学校的重庆文理学院附中到各成员学校实地调研后,按照发展规划实施深度融合、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特色共生、统筹改善五大行动。在实施特色共生行动中,重庆文理学院附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艺体特色优势,以“五育融合”为导向,围绕德育、课改、体育、艺术、劳动教育及校园文化等方面,定期开展特色办学研讨,实现多元发展相得益彰。同时,充分尊重集团内成员校办学特色,做实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开展艺体科技、社会实践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集团内各校铸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办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