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
汇聚师生力量 践行垃圾分类

  渝西都市报记者  吕 薇

  “同学你好,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请放到蓝色垃圾桶!”5月7日,在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食堂前的垃圾分类固定投放点处,负责值班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为前来扔垃圾的同学讲解垃圾分类的具体知识,并引导他们将垃圾分类别扔到对应的垃圾桶里。

  记者在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看到,这样的垃圾分类固定投放点已经覆盖校园的各大角落。身穿红马甲,佩戴“垃圾分类指导员”袖章的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早上7时至8时30分、18时至19时都会准时在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进行现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不断提高学生垃圾分类的投放准确率。

  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垃圾分类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坚持以“学生自主管理服务”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如“红马甲志愿服务”“嘉和志愿服务队”“‘垃圾分类’齐行动 ‘无废城市’我先行”“大手拉小手”等活动。据统计,今年以来,该校已开展活动40余次,参与志愿者2.5万余人次,服务对象超过10万余人次,累计时长70余小时。

  此外,该校还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垃圾分类手工艺品制作比赛、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购置替换了68个四分类垃圾桶,设置各类宣传角、宣传展板、条幅、标语、黑板报等100余个,全力营造“垃圾分类我先行”的良好氛围。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新建的一处垃圾分类宣传角,墙上不仅张贴了生动形象的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八根水泥柱也被贴上了不同的环保和垃圾分类的小常识,吸引了众多学生到此处参观打卡。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通过实施一次主题班会、一次书法和手抄报才艺展示、一次广播讲话、一次“小老师”家庭教育、一次争做“垃圾分类”宣传员、一次志愿者服务等“六个一”活动,不仅教育引导师生在实践中进行垃圾分类,还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向家庭和社会辐射宣传,实现了垃圾分类教育的全面覆盖。2023年12月,该校荣获永川区“垃圾分类示范校”称号。

  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党委书记徐洪荣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激励机制,撰写垃圾分类校本教材,持续巩固垃圾分类示范校经验成果,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上新台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公益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教育周刊
   第12版:公益
汇聚师生力量 践行垃圾分类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
“红色力量”引领垃圾分类“绿色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