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汇龙小学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
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现场指导 汇龙小学供图

  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 玲

  3月14日,在永川区中小学幼儿园垃圾分类先锋创建培训会前,400余名垃圾分类指导员现场观摩了汇龙小学的垃圾分类制度建设、宣传教育、投放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及成果。

  这只是汇龙小学创新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取得成效的具体表现。为推动垃圾分类先锋创建工作,汇龙小学把垃圾分类示范校与文明校园、文明单位、卫生学校、绿色学校的创建,爱国卫生环境整治行动等有机融合,通过全员联动、全面实施、活动助推、评价出彩等方式,不断增强全校全员垃圾分类意识。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带动力量,让垃圾分类意识深入每一个家庭中。

  完善设施  提升分类实效

  “你别扔错了,这是可回收垃圾。”走进汇龙小学校园,一个能发出语音的四分类垃圾桶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这个四分类垃圾桶可以通过语音,指引学生将垃圾放入相应的垃圾桶。

  “以前学校虽然也经常开展垃圾分类宣教,但是校内有4700余名学生,难免有一部分人在垃圾分类时乱扔、错扔。有了智能的四分类垃圾桶后,几乎没有投放错误的情况发生。”汇龙小学副校长樊安琼介绍,现在,学校可以实时了解各班垃圾分类站投放口的投递次数、重量等数据,每周可对各班垃圾进行称重,并根据准确投放的重量实施积分奖励。

  目前,汇龙小学不仅在教室、办公室等室内配置可回收物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还在校园内设立了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点、厨余垃圾集中收集点、有害垃圾暂存点、其他垃圾集中收集点,建立完善校内垃圾分类台账制度,实现垃圾分类1个“家”到4个“家”的准确投放,大大降低了校内垃圾分类的错误率,师生们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融入教学  推动做细做实

  作为首批区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学校”,汇龙小学除了积极购买垃圾分类读本用于教育教学的同时,还发动班主任及美术教师编写了生活垃圾分类学生读本,以更生动直观的形式和更规范的内容教育引导全校学生。利用少先队活动课、主题班会课,综合实践课间周一次主题教育,每月对学生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做到有教材、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案、有评价。强化学科渗透,深挖教学厚度,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劳动和科学学科渗透融合,开展专题研究,成立科学社团3个,主研生活中的废弃物怎样变废为宝,从中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动脑和创新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该校还实施了特色课程“一叶一世界”“旧报纸变身记”“我是服装道具师”的项目学习,让“废品”变“宝贝”。

  目前,该校垃圾分类已渗透到各个学科,垃圾分类主题班会课、垃圾分类宣传已经成为常态,确保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率、厨余垃圾回收率、教育覆盖率、师生知晓率、投放参与率均达100%。

  活动助推  深植分类意识

  “为什么有害垃圾图标的箭头是朝中间的?你看这个箭头朝中间代表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红色则代表危险,是不可触碰的红线!”5月6日早晨,汇龙小学操场上,樊安琼正在“国旗下的讲话”中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记者了解到,在汇龙小学,垃圾分类一直是师生们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减少环境污染最“时尚”的事。汇龙小学不仅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班级展示、红领巾广播站等,有计划、常态化地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创建工作,还建立健全完善了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的评价制度,以制度化推进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常态化。该校采取日检查、周评比、月小结、季表彰的方式,对每日的检查进行及时反馈、对周评比结果进行公示、对月小结以简报或微信推文形式进行全校推送,对每季度所产生的垃圾分类优秀宣传员、垃圾分类优秀志愿者、垃圾分类小能手和垃圾分类先进班集体进行表彰。通过一系列评价和表彰,提高了学生、班级和教师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参与性,潜移默化地带动了全员参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公益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教育周刊
   第12版:公益
汇聚师生力量 践行垃圾分类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
“红色力量”引领垃圾分类“绿色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