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张玲 文/图
近年来,永川区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整体谋划,注重协同联动,着力打造具有永川辨识度、全市影响力的思政育人品牌。
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推动
构建起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四梁八柱”
自9月20日,永川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铸魂”讲堂开课以来,永川区领导纷纷走上讲台,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学校思政课教育,不断丰富“向上吧·茶竹少年”思政铸魂讲堂,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直以来,永川区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委、区政府多次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制定《永川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永川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2024行动计划》,构建起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四梁八柱”。同时,将思政课建设作为2024年教委一把手“攻坚专项”,并将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组织领导班子考核重要指标、学校督导评估重要内容。
以开齐开足上好思政课为目标
构建思政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永川区把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抓实教育教学“主阵地”,要求各校按规定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分学段开设每周1课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程。
为持续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永川区探索实施“四维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推广思政课教学“学、思、研、悟、行”五步教学法,积极构建“必修+选修”“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元融合的课程结构,深入推进思政课“四化”改革。推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思政“金课”30节、《我们的“红船”》等“精品课”100余节、“沉浸式”课堂300余节次。2023年以来,永川获评教育部全国思政课教师基本功展示交流全国典型经验3项,重庆市思政类优质课、主题班会、典型案例等特等奖、一等奖30余项。
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共振,持续深入推进川南渝西教育共同体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跨区域、跨学科教学研讨。区教委与高校联合牵头,携手10所学校,创建“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试点建设共同体”,遴选基础教育“精品课”获评市级奖励31人次,立项重庆市重点规划课题1个,一般课题3个。区内各中小学同重庆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高校合作、签约、授牌,共促一体化建设。2024年,培育文理附中、文昌中学等成功获评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成果16项。
以多彩特色活动为载体
打造思政教育品牌提升体系
积极探索永川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的契合点,出版《少年读永川》永川历史文化课外读物;
深入推进“三月四节”,规范开展“国旗下的思政课”,全覆盖实施青少年读书活动,创新开展“百名博士进校园”,特色推送“中小学德育成长月历”,推动“五育”思政“走新”更“走心”;
深入实施“百门职育课程进校园”“永川有爱‘义’路同行”公益实践、“向上吧·茶竹少年”行走的思政课等品牌项目,建成思政课实践基地17个,不断拓展青少年思政实践教学平台;
扎实推进“数字+思政课”改革,通过永川智慧教育平台,邀请“开国将军后代讲师团”“奥运冠军”开展思政“云课堂”,为思政课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目前,永川区正深入实施“百千万”书香共育活动,发布了“共育堂”社区家长学校“5+N”29个系列、320余堂共育课程,《校家社协同助力“双减”增效》获评教育部首批典型案例;
……
2023年以来,永川区成功创建全国科学教育试验区、近视防控试点区,重庆市首批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等国家级、市级示范试点10余项,培育国家级市级示范学校30余所、德育品牌10余个,获评全国“宋庆龄奖学金”“科技创新市长奖”等国家级、市级奖励200余人次,师生在各级“五育”展评中获奖1000余人次。
汇聚育人“大能量”,激活思政“大课堂”。下一步,永川区将携手在永高校,守正创新抓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亮出“红岩思政”永川品牌,深入推进六个“一”,讲好用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