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陈欣薇 文/图
岁末之际,年关将至,不少新型诈骗手段也寻着“年味”来了。这段时间,各种年货节和促销活动在电商平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新的诈骗机会。近期,不少市民反映收到了来自“知名电商平台”的陌生快递,内含购物卡和礼物,但实际上却暗藏陷阱。
近日,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反映称,她收到一个陌生快递,里面有两张年货节的礼品单,她差点信以为真,但看过公安反诈宣传的她意识到不对劲,就把这些东西交给记者以辨真伪。
记者查看了这个陌生快递,两张礼品卡就放在一份信封里,信封封面上打着“过年不打烊”“年货盛宴”等诱人字眼,而里面的礼品单上则是印有不粘锅、洗衣液、花生油等礼品,下方还有详细的领取说明和支付宝二维码。然而,这些看似诱人的礼品背后,却隐藏着诈骗分子的险恶用心。接着,记者走访了附近的多个菜鸟驿站,驿站老板表示,已经有许多市民都收到了此类快递,基本上每天都有,甚至还有住址已经不在这里的市民也收到了。
据区公安局民警介绍,这类新型诈骗方式主要是“线上诈骗+线下取现+网约车、快递运送”的形式,诈骗分子以中奖、享受政府补贴等各种理由为名,要求受害者到银行柜台、ATM机取款后,通过快递、网约车等方式送达,以不见面、不现身的方式转移账款,该类诈骗转移涉诈资金隐蔽。
例如,居民周某曾收到一陌生人寄来的快递,快递中有一张显示周某“中奖”的传单。周某按照传单的提示在社交软件上添加好友,对方以兑换大奖为由,骗取周某9万5千元。该案中周某按照对方要求线下到银行取款,然后使用“快送”方式将现金交出。
针对此类诈骗事件,反诈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朋友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相信陌生快递中的中奖信息或任何要求线下交付现金的要求。凡是陌生人让你将现金通过线下渠道交付给陌生人,或邮寄、托运至指定地点的行为都是诈骗行为。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报警并寻求警方的帮助。
此外,市民在收到陌生快递时,最好先与发件人或相关电商平台进行核实,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后再做决定。同时,也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密码等重要信息,以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希望大家都捂好“钱袋子”,安心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