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都市报记者 陈欣薇 见习记者 宋毅萍 文/图
大地春回,农事渐起。2月10日清晨,永川区川东农贸市场内早已是人声鼎沸。农户们都在忙着购买春耕所需的农用物资,三轮车、小货车在市场中穿梭,满载着种子、化肥的编织袋堆成了小山,吆喝声、议价声此起彼伏。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就要开始了,得提前把种子备好!”农户罗家玉一边熟练地翻看着手里的玉米种子,一边说。摊主罗成雄闻言,立马向罗家玉介绍起来:“你手里这款‘蜀丰911’是今年主推的玉米种子产品,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产量高,适合大家种植。”罗成雄拍了拍种子袋,语气里满是自信。
在另一家售卖化肥农药的门店内,各类生物农药被整齐摆放在货架上,一旁则有序堆放着各种复合肥、有机肥、微量元素肥。“现在大家都讲究绿色农业,生物农药既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很多农户都来买这种。”店主任德荣说。
为了节约成本,一些种植大户今年还专门来任德荣的店里配置农药,量身定制专属“营养餐”。“黄瓜山那些梨园种植户每年都会来找我,请我根据他们的具体需求和梨园的生长情况,量身定制一套最适合的农药配置方案。”任德荣表示,这样既能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又能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智能化、数字化的农机产品也逐渐成为了当前市场的主流。来到永川农机市场,在某家农机销售门店处,一架大型的农业植保无人机被摆放在了显眼的位置。“这是我们店今年新推出来的明星产品。”店主周平热情地介绍道,“这款无人机设计精良,最大承重可达85公斤,播撒容量更是高达150升,可支持喷洒、播撒、吊运等多种作业场景,充分满足了大规模农田作业的需求。”此外,该无人机还能够自主规划飞行路线,实现精准定位、自动避障,确保作业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扛药箱”到“点屏幕”,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农人主动拥抱科技。“今年才过去短短两个多月,就已经卖出10多台无人机了。”周平说,以前打药得背着几十斤药箱走田埂,现在用无人机半小时搞定几十亩地,已经成为了很多种植大户的首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