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融媒记者 黄俊钦 文/图
“民族路除了牛肉面馆,还开了很多包子铺。”2月6日,新年返乡的颜崇凯到内江市市中区民族路吃牛肉面时看到,各类包子铺一家挨着一家,在天色破晓前,蒸香城市“烟火气”。
记者走访发现,民族路上有大大小小的包子店近10家。业态上既有经营了二十多年的老牌夫妻店、也有新兴起的连锁品牌店,口味上既有传统小笼包、也有南京灌汤包,规模不同,特色多样,与牛肉面馆一起,撑起了民族路“早餐经济”的半边天。
“好香!”在一家开业不久的包子店前,蒸笼的盖子一掀开,新鲜的包子出笼,香气四溢,吸引过往行人争相购买。面对源源不断的顾客,店内三名员工一刻不停地包包子,仍赶不上供应,不到8点,最行销的鲜肉包便处于“缺货”状态。
“热腾腾的包子下肚,香了嘴,暖了心,一天充满能量。”不论多忙,上班族邱泽每次路过这家店,都会停下来买几个小笼包。
兆信、万达、繁华里商圈及江华街、兴盛路等美食街的含“包”量同样很足:临街面、小巷里、转角处、马路边,随处可邂逅各类包子店,无论是想吃一口经典的猪肉大葱、白糖口味,还是品一下茯苓酱肉包、成都酱肉包等创新产品,都能得到满足。
这些包子销量如何?记者综合梳理各店销量发现,规模化经营的连锁品牌店销售普遍高于自主经营的小铺,日均销量达1500个左右,春节高峰期能突破1800个。可以说,不起眼的包子店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悄然在内江掀起一股“包子经济”热潮。此外,线上销售为内江包子店打开了新销路,各家包子店纷纷入驻各大外卖平台,受到广大年轻食客的青睐,包子的订单量持续增长。
内江市餐饮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包子经济”能够在内江兴起,实惠的价格是关键因素。在内江,一个包子售价大多在1元到2元之间,一顿早餐花费5元至10元就能吃得心满意足,性价比高。方便携带的特点也很对上班族、学生群体的胃口,包子已成为他们每一个忙碌清晨的首选早餐。
为打消顾客“吃不到放心肉”的顾虑,各家包子店都将“绝不用猪头肉、绝不用冷冻肉、绝不用添加剂”的承诺标注在招牌的醒目位置,不少店内采用开放式操作间的模式,安排专人专岗、现包现做,让顾客进店看见品质,吃得放心。
内江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能见度’越来越高,包子店已成为内江市餐饮行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饮食选择,还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为内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据《内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