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6日 星期三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打工人”到稻虾共舞“新农人”
——永川区宝峰镇泸永桥村袁美亮的返乡创业路
  袁美亮观测虾塘水位变化和虾苗活动情况。

  渝西都市报记者 钟 梅 文/图

  2月20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永川区宝峰镇泸永桥村中嘴上村民小组村民袁美亮骑着三轮车来到虾塘边,仔细观测虾塘水位变化和虾苗活动状况。

  “这批虾苗最早是在今年1月份投放的,截至目前已经投放了1500公斤虾苗,大概花了10万元。三四月份这些虾苗就可以上市,每公斤能卖20至40元,效益是单种水稻的三四倍。”望着一块块水质清澈的虾塘,袁美亮黝黑的脸上绽放着笑容。

  45岁的袁美亮说,他20多岁就到广东工厂打工,一干就是10余年。随后他又到云南摆了7年猪肉摊。2015年,看到家乡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于是他带着积蓄,回乡流转100多亩土地种茶。由于天气原因,茶树存活率不高,2017年改种桃树和柑橘。

  一个偶然的机遇,袁美亮了解到四川泸县人曾令权在泸永桥村流转了七八十亩水田从事稻虾共生养殖,至今已有七八年,而且经济效益可观。

  “在稻田里养虾很省事,虾的粪便能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稻田既能为虾遮阴,又能为虾提供食物,可谓一举多得。”在详细了解稻虾共养相关知识、查看村里水质土壤、仔细算经济账后,袁美亮决定到曾令权处学习稻虾共养技术。

  在宝峰镇政府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支持下,2022年,袁美亮成立重庆市永川区望龙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2023年,他流转100多亩水田,注册成立了重庆逆风而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起标准化稻虾共养基地。2024年3月,开启稻虾共养模式。由于高温天气,导致80%种虾死亡,他这才发现稻虾共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虽然去年亏了不少钱,但他找到了失败的原因。

  “今年1月投入10万元买了1500多公斤虾苗,3月准备再花三四万元投放500多公斤虾苗。”站在田埂上,袁美亮告诉记者,稻虾共养模式有四五个月的共生期。在这种生态种养模式下,产出的小龙虾个大体净、肉质鲜美,稻米香甜软糯、产量可观。

  有了去年的教训,袁美亮对稻田养殖小龙虾更有信心。他说,日常管理对于养殖小龙虾来说至关重要,必须坚持每天早晨或傍晚巡回检查,观测稻田水质变化和龙虾的活动状况。水位要保持稳定,不宜大幅波动。采用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方法投喂,确保每只小龙虾都能获得充足的食物。

  袁美亮说,小龙虾生长迅速,经过一两月的饲养即可达到商品虾规格。每年5月是小龙虾自然死亡高发期,因此从4月开始,就可利用地笼网进行捕捞,留下符合规格的成虾作种虾。根据捕捞情况,在6月再次投苗,8月打谷子前进行第二批捕捞后需放干水,对虾塘进行晒田消毒处理,9月再加水为第二年稻虾养殖做准备。

  返乡扎根农村创业这10年,袁美亮已经从一名“打工人”到“新农人”。他表示,将进一步总结稻虾共养经验,打响宝镇稻虾共养品牌,带领更多村民绘就“虾肥、粮稳、民富”的乡村新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悦美新材料(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的借“壳”发展之路
~~~——永川区宝峰镇泸永桥村袁美亮的返乡创业路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重庆
   第03版:新永川
   第04版:新永川
   第05版:新永川
   第06版:新永川
   第07版:看渝西
   第08版:看渝西
   第09版:都市汇
   第10版:双城记
   第11版:香海棠
   第12版:广角镜
金融助力 悦美越美
从“打工人”到稻虾共舞“新农人”